《琐窗寒 赋得依依墟里烟,途中书所见也》
时间: 2025-01-04 07:3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琐窗寒
赋得依依墟里烟,途中书所见也
作者: 周之琦
澹拂楼阴,轻笼木末,暗催秋暮。
将开又合,只傍夕阳村墅。
任长空片云自飞,等闲肯逐西风去。
向水亭山馆,千丝摇飏,为谁留住。
何处。乡园路。
但断梗飘蓬,易牵离绪。
年光过眼,消得几番炊黍。
赋郊居尘鞅未闲,耦耕旧约人在否。
忍相看数点霜枫,冷红鸦外舞。
白话文翻译:
在楼阴处轻轻拂动,树梢上的影子轻轻笼罩,暗自催促着秋天的黄昏。
刚刚要打开又合上,只是依傍着夕阳下的村庄和小屋。
任凭长空中的片云自由飞翔,何尝不愿意随西风而去。
朝向水边的小亭和山馆,千丝万缕的思绪在摇曳,为谁停留?
何处是我的乡园路?
只剩断梗和飘蓬,容易牵扯起离别的愁绪。
时光在眼前流逝,消逝了多少次的炊烟。
赋予乡间的安静和宁静,尘世的纷扰难以摆脱,耦耕的老约定还在吗?
忍不住相看几点霜枫,冷红的乌鸦在外头飞舞。
注释:
- 澹拂:轻轻地拂动。
- 楼阴:楼阁的阴影。
- 夕阳村墅:夕阳下的村庄和小屋。
- 千丝摇飏:千丝万缕的思绪摇曳不定。
- 断梗飘蓬:指孤独的漂泊,象征离愁别绪。
- 耦耕:指夫妻共同耕作。
典故解析:
- 乡园路:常被用来表示归乡之路,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追忆。
- 霜枫:霜打的枫树,常用于描绘秋天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之琦,清代诗人,擅长用简练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作品多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季,正值诗人游历途中,目睹乡村美景,触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世的感慨。
诗歌鉴赏:
《琐窗寒》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澹拂楼阴”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随着秋天的到来,树影轻拂,暗催暮色,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描写夕阳下的村庄和小屋,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期待。
“任长空片云自飞,等闲肯逐西风去。”这一句通过长空的片云与西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乡园路的提及,更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年光过眼,消得几番炊黍”则展现了时光如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归属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澹拂楼阴,轻笼木末,暗催秋暮。”: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隐含着诗人的思绪。
- “将开又合,只傍夕阳村墅。”:在夕阳下的村庄,流露出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任长空片云自飞,等闲肯逐西风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无羁漂泊的无奈。
- “向水亭山馆,千丝摇飏,为谁留住。”:描绘了水边小亭的宁静,思考留住美好时光的可能性。
- “何处。乡园路。”:发出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归属感的缺失。
- “但断梗飘蓬,易牵离绪。”:表达了漂泊与离愁的交织。
- “年光过眼,消得几番炊黍。”:感慨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 “赋郊居尘鞅未闲,耦耕旧约人在否。”:思考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怀念曾经的生活。
- “忍相看数点霜枫,冷红鸦外舞。”: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淡淡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丝摇飏”形象地表现了思绪的纷繁。
- 拟人:如“暗催秋暮”,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年光过眼,消得几番炊黍”体现了诗人的语言工整。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时间的流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乡村:代表着归属与宁静,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霜枫: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冷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乡园路”象征什么?
- A. 归属感
- B. 旅行
- C. 自由
-
“千丝摇飏”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 A. 思绪
- B. 风景
- C. 感情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词对比:
- 比较周之琦的《琐窗寒》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但周之琦更多地渗透了自然的意象,而杜甫则更直接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周之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