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访飞来景,湖头赁小船。
白云侵岭下,翠树傍泉边。
入寺人须到,深林影自圆。
山居相去近,夜坐学参禅。
白话文翻译:
我想去看看那飞来的美景,于是在湖边租了一只小船。
白云从山岭下方飘来,翠绿的树木依傍着泉水边。
想要进入寺庙的人必须走到这里,深林中的影子也显得格外圆润。
山上的居所离得很近,晚上我坐下来学习参禅。
注释:
- 欲:想要。
- 访:拜访,探求。
- 飞来景:指美丽的风景,可能是指高处的景色。
- 赁:租借。
- 白云侵岭下:白云压低了山岭,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景象。
- 翠树:绿色的树木,生机勃勃。
- 傍:靠近。
- 泉边:泉水旁边。
- 入寺:进入寺庙。
- 人须到:人们必须到这里。
- 深林影自圆:深林中的影子看起来很圆润,形象描绘了树林的幽静。
- 山居:山中的居所。
- 夜坐:夜晚静坐。
- 学参禅:学习禅宗,参悟其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风光和隐逸生活,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冷泉亭》是在作者游历山水间的过程中创作的。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渴望。
诗歌鉴赏:
《冷泉亭》是一首描绘山水与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在湖边租船,想要寻访那令人向往的美景,通过“欲访飞来景”开篇,便直接点明了主题。在这幅自然画卷中,白云、翠树、泉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图。白云的低垂与树木的茂盛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变化与轮回。
接下来的“入寺人须到,深林影自圆”,则引入了人文的元素,暗示了在这自然之中,寺庙与人们的关系。这里不仅有自然的宁静,还有人心的向往,诗人通过描述“深林影自圆”,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仿佛在提醒读者,内心的圆满与宁静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实现。
最后两句“山居相去近,夜坐学参禅”则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山居的生活靠近自然,夜晚静坐则是对内心的修炼,学习参禅则是寻找生命的真谛。这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访飞来景,湖头赁小船。
解析: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美景的愿望,选择在湖边租船,体现了诗人愿意亲近自然的态度。 -
白云侵岭下,翠树傍泉边。
解析:描绘了自然景观,白云低低地悬挂在山岭之下,绿树环绕着泉水,生动地展示了山水的和谐美。 -
入寺人须到,深林影自圆。
解析:提到想要进入寺庙的人,必须经过这片深林,暗示了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深林的影子显得圆润,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山居相去近,夜坐学参禅。
解析: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山中的居所很近,夜晚的静坐则是对禅理的探求,体现了诗人内心对宁静和智慧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心灵的寄托,隐喻人对自然的向往。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如“白云侵岭下,翠树傍泉边”。
- 意象:通过白云、翠树、泉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体现了禅宗哲学中的平和与内省。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自由、飘逸,代表诗人的心灵向往。
- 翠树:象征生命的活力和自然之美,体现了生命的繁盛。
- 泉水:代表清凉、宁静,象征内心的清澈与明亮。
- 寺庙:象征精神的寄托和修行的地方,反映出诗人对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租船的目的是什么?
A. 钓鱼
B. 探访美景
C. 休闲 -
“深林影自圆”中的“影”指什么?
A. 树的影子
B. 人的影子
C. 水的影子 -
诗中提到的“参禅”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艺术
B. 一种宗教修行
C. 一种运动
答案:1.B,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朱自华《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人心的平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对山水景色的赞美,但风格更加豪放,与俞桂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俞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