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作农家处处忙,金珠非是疗饥方。
京华只识笙歌乐,岂识男耕与女桑。
白话文翻译:
农家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金银珠宝并不能解决饥饿的问题。
京城的人只知道享受音乐和舞乐,哪里会知道农民们辛勤的耕作与妇女们的织桑呢?
注释:
- 东作:指东边的农田,意指农家。
- 金珠:金银珠宝,象征财富。
- 疗饥方:解决饥饿的办法。
- 京华:指京城,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
- 笙歌乐:指音乐和歌舞的娱乐生活。
- 男耕女桑:指男性耕作,女性养蚕和织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男耕女桑”是古代农业社会的典型分工,代表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都市的奢华和乡村的辛苦,突显了社会的不同面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生于宋代,生活在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和自然,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变迁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都市与乡村的差异愈发明显。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繁忙与都市的享乐,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关注与赞美。
诗歌鉴赏:
《农事》是一首深刻反映农民辛苦与都市奢华对比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农村的忙碌景象,生动地刻画了农民在春耕忙碌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为生存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这种景象与后半部分京华的“笙歌乐”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诗中“金珠非是疗饥方”一句,深刻表达了财富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与现实的困境,强调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对立。诗人似乎在质问那些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是否真正理解农民的辛苦与付出。最后一句“岂识男耕与女桑”,更是直接指出了城市人对农村生活的无知,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结构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农民辛劳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令人深思。通过这首诗,俞桂不仅传达了对农民的敬意,也引发人们对社会教育和公平的反思,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作农家处处忙:描绘了农村的忙碌景象,反映了农民在春耕时节的辛勤劳作。
- 金珠非是疗饥方:强调财富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表现对物质的怀疑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 京华只识笙歌乐:指京城人只关注娱乐生活,对农村辛勤劳动缺乏了解。
- 岂识男耕与女桑:指责都市人对农民生活的无知。
修辞手法:
- 对比:农村的忙碌与都市的享乐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都市人对农民生活的无知,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呼吁人们关注农民的辛劳与困境,反思财富与幸福的真正含义,表达了对繁华社会中被忽视群体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农家:象征着辛勤与朴实,代表了广大的农村群体。
- 金珠:象征物质财富,代表了都市的奢华与享乐。
- 笙歌乐:象征享乐生活,表现出城市人对于精神享受的追求。
- 男耕女桑:象征传统农业生活的分工,体现了农村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珠”指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食物
- C. 服装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都市生活
- B. 关注农民辛劳
- C. 描绘自然风光
-
诗中提到的“男耕女桑”指的是?
- A. 男性和女性的工作分工
- B. 男女的爱情
- C. 农田的种植方式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渭川田家》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将《农事》与王维的《渭川田家》进行对比,前者以直接的叙述和对比突出农民的辛劳,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怀念和赞美。两首诗在表现农民生活的态度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农业社会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