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买鱼
作者: 俞桂 〔宋代〕
芦花荷叶晚秋天,
雁影横斜远水连。
频唤买鱼人不譍,
偷忙撑入怕官船。
白话文翻译:
在晚秋的天空中,芦苇花与荷叶交相辉映,
大雁的身影在远处的水面上斜斜飞过。
我频频呼唤买鱼的人却没有回应,
他急匆匆地划船进来,生怕遇到官船。
注释:
- 芦花:指芦苇的花,象征秋天的景象。
- 荷叶:指荷花的叶子,常与水乡的景色相伴。
- 雁影:指大雁的身影,表现出秋季迁徙的鸟群。
- 不譍:意为不回应、不理睬。
- 偷忙:形容急忙、匆忙的样子。
- 官船:指官府的船只,象征权力与控制。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官船”可以引申为对当时官府的隐忧和无奈,反映出民众对官府查捕的恐惧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人在买鱼的过程中,透过对买鱼人的描写,呈现出当时社会的生存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桂,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与经济繁荣并存的时代,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晚秋时节,正值农闲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水乡的秋景,反映了当时社会民生的艰辛与不易。
诗歌鉴赏:
《买鱼》是一首体现了宋代水乡生活的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秋的自然景色,芦花、荷叶、雁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通过“频唤买鱼人不譍”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一种急切与孤独。买鱼人的不回应,不仅是对诗人呼唤的无视,更是一种生活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
诗人利用“偷忙撑入怕官船”的细节,传达出对官府的惧怕与无奈,展现了普通百姓在生存与自由之间的挣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思考。此诗不仅是对秋天水乡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花荷叶晚秋天:描绘了秋天水乡的宁静与美丽,芦花与荷叶相映成趣,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雁影横斜远水连:远处大雁的身影与水面相连,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迁徙的主题。
- 频唤买鱼人不譍:诗人不断呼唤,但买鱼的人却没有回应,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偷忙撑入怕官船:买鱼人急忙划船,显然是在躲避官府,反映出对权力的畏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芦花荷叶”,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比喻:用“雁影”来比喻迁徙与逝去的时光,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频唤”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与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的真实,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府的恐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花: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有一种萧瑟的美感。
- 荷叶:代表水乡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雁影:象征迁徙与时间的流逝。
- 官船:代表权力与社会的压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买鱼人”为什么不回应?
- A. 他在忙别的事情
- B. 他听不见
- C. 他害怕官船
-
“芦花荷叶”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A. 官船
- B. 雁影
- C. 荷叶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与人世间的关系。
- 王维的《山居秋暝》:体现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买鱼》与王维的《鹿柴》:均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前者更侧重社会生活的无奈,后者则更多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当时的诗风。
- 《古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