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留题》

时间: 2025-01-04 09:39:06

天然奇石耸云端,下浸龙泓一掬寒。

静听潺湲眠未得,不妨乘月依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然奇石耸云端,下浸龙泓一掬寒。
静听潺湲眠未得,不妨乘月依阑干。

白话文翻译:

自然形成的奇石高耸入云,下面浸没在龙泉的湖水中,寒气袭人。静静地倾听潺潺流水,虽然还未入眠,不妨在月光下倚靠栏杆。

注释:

  • 天然:自然形成的,非人工雕琢。
  • 奇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 :高耸,直立而高。
  • 云端:云的顶端,高处。
  • 下浸:向下浸入。
  • 龙泓:指龙泉,水深而清澈如龙的泉水。
  • 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轻轻流动的样子。
  • 未得:未能,尚未。
  • 不妨:可以,没关系。
  • 乘月:在月光下。
  • 依阑干:倚靠在栏杆上。

典故解析:

“龙泓”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清澈的水源,象征着清新与灵动。此诗描绘的环境具有仙境般的宁静与美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岳甫,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谢岳甫游览大涤洞天时所作,洞天是自然美与灵韵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天然奇石耸云端”的句子引入,展现出一种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接下来的“下浸龙泓一掬寒”描绘出水的清冷,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似乎能够感受到水的寒意与清澈。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在描述景象,更是在表达一种心境:身处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心中自然生出一份宁静与安详。

“静听潺湲眠未得”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诗人静静倾听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似乎在等待着入眠的时刻,但此刻的宁静却让人沉醉。“不妨乘月依阑干”则是一种自我解脱的表现,尽管未能入眠,但诗人愿意在月光下悠然自得,依靠栏杆,享受夜的静谧与美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的欣赏与对宁静内心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然奇石耸云端: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奇异石头,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2. 下浸龙泓一掬寒:水面下的龙泉清澈而寒冷,传达出自然的纯净和清爽。
  3. 静听潺湲眠未得:倾听水流声,意在表达一种宁静的心境,未能入眠反而沉醉于自然之中。
  4. 不妨乘月依阑干:在月光下倚靠栏杆,表现了享受自然与生活的洒脱与从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奇石比作高耸入云的形象,生动形象。
  • 拟人:水流的声音被描绘得如同在诉说,赋予自然以灵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欣赏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石:象征着自然的鬼斧神工,体现了自然的美。
  • 龙泓:象征着清澈与灵动,代表着生命的源泉。
  • 潺湲水流:象征着宁静与流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清幽,带来了一种梦幻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然奇石耸云端”中的“奇石”指的是什么? A. 人工雕刻的石头
    B. 自然形成的石头
    C. 垃圾石头

  2. 诗中提到的“龙泓”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种鸟类
    C. 清澈的泉水

  3. 诗人选择在月光下做什么? A. 睡觉
    B. 乘凉和欣赏自然
    C. 看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寂寞。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对历史的感慨,情感上略显悲壮,与谢岳甫的宁静相对。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山水田园诗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