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滟滟清波泻石门,茂林高巘夹烟昏。何当画舫载明月,共醉江心白玉盆。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波光从石门倾泻而下,茂密的树林和高耸的山峰间烟雾缭绕。何时能乘着画舫,载着明月,一同沉醉在江心的白玉盆中。
注释:
- 滟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石门:指石门山或石门峡,具体地点需结合文同的生平背景来确定。
- 高巘:高耸的山峰。
- 烟昏:烟雾缭绕,形容景象朦胧。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
- 白玉盆:比喻江心平静的水面,因其清澈如玉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著名文人、画家。他以诗、书、画三绝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画。此诗可能创作于文同游历褒城(今陕西汉中一带)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创作背景: 文同在宋代文人中以清高自许,此诗可能是在游历褒城时,被当地自然风光所吸引,从而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首句“滟滟清波泻石门”,通过“滟滟”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波光的动态美,而“泻石门”则暗示了水流的壮观。次句“茂林高巘夹烟昏”,以“茂林”和“高巘”构建了山林的静谧与高远,“烟昏”则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感。后两句“何当画舫载明月,共醉江心白玉盆”,诗人运用想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月夜乘舟,与明月共醉于江心的宁静之中。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文同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滟滟”和“泻”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次句以“茂林”和“高巘”构建了山林的静谧与高远,“烟昏”则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感,使画面更加丰富。
- 后两句运用想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月夜乘舟,与明月共醉于江心的宁静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白玉盆”比喻江心平静的水面,形象生动。
- 拟人:“载明月”赋予明月以动态,仿佛明月可以被船载着一同前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文同清高自许、超脱尘世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滟滟清波:波光闪动的样子,象征着自然的活力和美丽。
- 茂林高巘:茂密的树林和高耸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静谧。
- 画舫载明月:画舫和明月,象征着诗人的理想生活和超脱尘世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滟滟”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波光 C. 烟雾
- “白玉盆”在诗中比喻的是什么? A. 江心 B. 明月 C. 画舫
-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忧郁 B. 超脱 C. 愤怒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可推荐文同的其他山水诗,如《早晴至报恩寺》等,以了解其山水诗的整体风格。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文同的多首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详细收录了文同的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