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21:34:02

立功亦云可,于世能无情。

屈体丧厥节,宁若埋我名。

极不过馁死,馁死胜饱生。

是翁醉中语,细味足叹惊。

寄奴复典午,吾其无目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功亦云可,于世能无情。
屈体丧厥节,宁若埋我名。
极不过馁死,馁死胜饱生。
是翁醉中语,细味足叹惊。
寄奴复典午,吾其无目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冷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认为,立功的事情固然可以,但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难免会失去真情实感。屈身迎合,失去了自己的节操,还不如默默无闻地埋葬自己的名声。即使生活再困苦,饿死也总胜于饱生。诗中所说的“翁”,指的是陶渊明,他的醉中言语,细细品味令人感慨不已。最后提到“寄奴”,这是对权贵的讽刺,表示自己无意追求权势的生活。

注释

  • 立功:指立下功劳,获得名声。
  • 无情:指缺乏真实的感情。
  • 屈体:指屈从自己,迎合他人。
  • 丧厥节:失去自己的节操和原则。
  • 馁死:指饿死。
  • :此处指陶渊明,隐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 寄奴:指权贵或仆人,意在讽刺依附于权势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回,字梦得,号震川,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深受陶渊明的影响,常常在作品中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鄙视。方回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借鉴古人的意象,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回对世俗功名的思考之际。他通过对陶渊明的欣赏,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提到的“醉中语”,不仅是对陶渊明的追忆,也是对自己人生观的自省与反思。

诗歌鉴赏

方回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功名与自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便指出,立功虽然被世人所推崇,但在这个无情的社会中,追求功名往往会失去真正的情感与自我。接下来,屈身迎合他人,失去节操的生活,甚至不如选择默默无闻,过一种清贫的生活。这样的观点极具反叛精神,挑战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诗中提到的“馁死胜饱生”,更是通过极端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轻视。方回认为,即使面临饥饿的困境,也比在名利场中苟延残喘要好。最后,提到陶渊明的醉言,体现了对其生活态度的赞同与羡慕,既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既有对个人价值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显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立功亦云可,于世能无情:立功的人可以,但在这个世间却无情无义。
  2. 屈体丧厥节,宁若埋我名:屈从于他人,失去自己的节操,宁愿默默无闻。
  3. 极不过馁死,馁死胜饱生:即使饿死也比过得饱满而失去尊严的生活要好。
  4. 是翁醉中语,细味足叹惊:这是陶渊明醉时的言语,细细品味让人惊叹不已。
  5. 寄奴复典午,吾其无目成:对权贵的讽刺,表明自己无意追求权势。

修辞手法

  1. 对比:诗中通过“馁死”与“饱生”的对比,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2. 比喻:将陶渊明的生活比作一种理想,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3. 排比:不同的生活选择,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利的冷淡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质疑与反叛。诗中通过陶渊明的形象,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 功名:象征世俗的成就与追求。
  • 节操:代表个人的信念与原则。
  • 饥饿:象征物质困境,反映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 陶渊明:作为理想生活的象征,代表着隐逸与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回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亲情的思念
    D. 对历史的反思

  2. 诗中提到的“翁”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王维
    D. 杜甫

  3. “极不过馁死,馁死胜饱生”的意思是?
    A. 饿死比活得好重要
    B. 活得再好也不如饿死
    C. 饿死与饱生无所谓
    D. 饿死是人生的终点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方回与陶渊明:方回受陶渊明影响,强调内心的自由与淡泊。
  • 方回与李白:两者皆有对酒的描写,但方回更注重内心的宁静,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激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