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再和堂字二首且云欲谢遣孤月一意祈天用韵为谢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7:38:33

诗工如沈笔如任,到手篇篇玉应金。

月好岂无搔首梦,日长谁伴撚髭吟。

如今具眼师能几,何处还睛佛可寻。

来往莫嫌贫问讯,也胜空谷听跫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村再和堂字二首且云欲谢遣孤月一意祈天用韵为谢 其二
林希逸 〔宋代〕

诗工如沈笔如任,到手篇篇玉应金。
月好岂无搔首梦,日长谁伴撚髭吟。
如今具眼师能几,何处还睛佛可寻。
来往莫嫌贫问讯,也胜空谷听跫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时的自信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把自己的诗作比作美玉和金子,强调了其艺术价值和独特性。在月光明媚的夜晚,诗人不禁想起梦境,白天漫长却没有友人相伴,孤独的吟唱。如今,能欣赏诗作的人已经不多,想要找到能理解自己作品的知音也变得困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不在乎物质的贫乏,而是重视心灵的交流,这样的情谊甚至比空旷的山谷中听到的脚步声更为珍贵。

注释:

  • 诗工:指诗的艺术技艺。
  • 沈笔:指写作时的沉稳与认真。
  • 玉应金:比喻诗作的高雅和珍贵。
  • 搔首梦:指在夜晚思索或梦境中的情景。
  • 撚髭吟:指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独自吟诗时的情形。
  • 具眼师:指能欣赏诗作的人,具备艺术鉴赏能力的朋友。
  • 睛佛:这里可能指代高人或知音。
  • 跫音:指脚步声,象征来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希逸,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而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身处乡村的宁静时光,反映了他在面对孤独和艺术创作时的心境。诗中充满了对理想友谊的向往与对生活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林希逸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的开头以“诗工如沈笔如任”自谦而又自信,强调了写作过程中的认真和投入。接着,通过“月好岂无搔首梦,日长谁伴撚髭吟”两句,诗人表达了在美好月夜中的思考与孤独感,表现了对友人缺失的惆怅。诗人不仅关注自我创作的孤独,也对当下能理解其作品的知音感到失落。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来往莫嫌贫问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强调了心灵的交流比物质的富裕更为重要。这种对友谊的理解与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哲理。诗中所展现的情感深邃而细腻,让读者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工如沈笔如任:诗的技艺如同沉稳的笔触,写作自由自在。
  • 到手篇篇玉应金:每一篇作品都如美玉般珍贵。
  • 月好岂无搔首梦:美好的月夜,难道没有引发梦境的想象?
  • 日长谁伴撚髭吟:漫长的白天,谁能陪伴我细细品味?
  • 如今具眼师能几:现如今能欣赏诗作的朋友又有多少呢?
  • 何处还睛佛可寻:何处还有能理解我诗歌的人可寻?
  • 来往莫嫌贫问讯:交往之间不要在乎贫穷的物质。
  • 也胜空谷听跫音:这样的情谊比空谷中听到的脚步声更有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作比作“玉应金”,强调其价值。
  • 对仗:如“月好”“日长”形成对比,增强音韵美。
  • 拟人:将诗作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对作品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孤独的思考。通过对生活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美好与思考的夜晚。
  • :代表漫长的孤独时光。
  • :象征着艺术创作与自我表达。
  • 友谊: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好岂无搔首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2. 诗人认为交往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 物质的富裕
    B. 心灵的交流
    C. 名声

  3. “来往莫嫌贫问讯”这句的意思是? A. 不要在乎身世
    B. 不要在乎物质
    C. 不要在乎时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林希逸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林希逸则集中于艺术创作与友谊的价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