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嵩岳绝顶》
时间: 2025-01-19 20:0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倚中天览大荒,西来秋色更苍苍。
日翻木叶红千顷,雨过芙蓉翠几行。
玉女寒棂惟皎月,汉皇辇路满清霜。
回看磴道深无际,转欲凌风渡铁梁。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倚靠在高空中,俯瞰无边的荒野,
西方的秋色愈发苍茫。
阳光照耀下,树叶翻转,红色如千顷波涛,
雨水过后,芙蓉花在翠绿的几行中绽放。
玉女在寒冷的栏杆上,唯有明月作伴,
汉代的皇帝行驶的道路上,满是清霜。
回头望去,石阶的道路深邃无际,
我想乘风而上,渡过那铁梁。
注释:
- 中天:指高空。
- 大荒:广阔的荒野。
- 翻:翻转,转动。
- 千顷:形容广阔的面积。
- 芙蓉:指荷花。
- 玉女:传说中的美丽仙女。
- 寒棂:寒冷的栏杆。
- 汉皇:汉朝的皇帝。
- 辇路:皇帝乘坐的车辇所走的路。
- 磴道:石阶小路。
- 凌风:乘风而行。
- 铁梁:指悬桥或铁制桥梁。
典故解析:
- 玉女寒棂:玉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代表美丽和纯洁。这里暗指月亮的清冷和孤独。
- 汉皇辇路:汉朝的皇帝通行的道路,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伟大的王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紫绶,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体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登上嵩岳绝顶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人在自然壮美的景色中,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人生的哲理。
诗歌鉴赏:
《登嵩岳绝顶》是一首展现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人在高处俯瞰,景色的辽阔与深邃让他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首联“独倚中天览大荒”以“独”字开篇,便传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渴望自由的情感。接着“西来秋色更苍苍”,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西方的秋色愈加苍茫,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广阔的氛围。
中间两联通过描写自然的细节,展现了红叶和雨后芙蓉的美丽,富有生动的色彩对比,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感。“玉女寒棂惟皎月”将月亮拟人化,带出一种孤独的美感,暗示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寂寞与思考。而“汉皇辇路满清霜”则把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两句则是对登顶之后的回望,诗人感受到路途的艰辛与挑战,想要“凌风渡铁梁”,象征着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倚中天览大荒:独自站在高处,俯视广阔的荒野。
- 西来秋色更苍苍:西方的秋天愈加显得苍茫。
- 日翻木叶红千顷:阳光照射下,树叶翻转,红色如千顷的波涛。
- 雨过芙蓉翠几行:雨水过后,芙蓉花在翠绿的几行中绽放。
- 玉女寒棂惟皎月:美丽的玉女在寒冷的栏杆上,只有明月陪伴。
- 汉皇辇路满清霜:汉朝皇帝的车辇路上,满是清霜。
- 回看磴道深无际:回头望去,石阶的小路深邃无尽。
- 转欲凌风渡铁梁:想要乘风而上,渡过那铁制的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翻木叶红千顷”,将树叶的红色比作波涛,增强了色彩的动感。
- 拟人:如“玉女寒棂惟皎月”,将月亮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人在高处感受到的孤独与广阔,象征着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天:象征高远、自由。
- 大荒:象征广阔、无垠,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秋色:代表季节的变迁,寓意人生的无常。
- 木叶:象征生命的变化与美丽的瞬间。
- 芙蓉:美好、纯洁,象征女性的美。
- 皎月:象征孤独与清净。
- 清霜: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女”指的是哪一种意象?
- A. 美丽的女子
- B. 明月
- C. 自然界的动物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自由的渴望与思考
- C. 对爱情的感慨
-
“回看磴道深无际”中的“磴道”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石阶小路
- C. 河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人生的感悟,风格豪放而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紫绶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与山水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