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时间: 2025-01-01 11:2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琵琶仙
作者: 姚燮 〔清代〕
张态辞家,抱酸味一点湘梅青豆。
怜恁瑟瑟啼珠,凄零满衫袖。
须莫使佳春病过,絮般弱燕般消瘦。
夜雨重帘,桃花二月,容易红僽。
要留听琼树欢歌,倩屏背雏鹦赚开口。
谁料落弦秋响,似台城衰柳。
风隔幕琴弹画鹄,妒玉魫绮梦圆就。
漫把解曲龙津只供传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抚琴女子的孤独和忧伤。她看着窗外的湘梅青豆,感受到春天的酸楚与凄凉,衣袖因泪水而湿透。希望春天不要再让人痛苦,像那细弱的燕子一样消瘦。夜雨打在重重的帘幕上,桃花在二月时节很容易就凋零。期盼能听到琼树下的欢歌,想让背后的鹦鹉开口歌唱。谁知道秋天的弦音像台城的衰柳一样凋零。微风中,琴声与画中的鸿雁相隔,嫉妒那美丽的梦如玉般完美。最终,漫将解开的曲子送到龙津,只为供人传酒。
注释
- 张态辞家:可能指张态,即张扬的态度,辞家则是告别家乡。
- 湘梅青豆:湘梅指的是一种梅子,青豆则是指青色的豆类,二者可能代表一种酸楚的情感。
- 瑟瑟啼珠:形容琴声哀怨,像泪珠般啼鸣。
- 佳春病过:意为美好的春天已经过去,留给人的只有伤感。
- 絮般弱燕:比喻像柳絮般的弱小燕子,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琼树欢歌:指美丽的树下欢快的歌唱,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落弦秋响:形容琴弦的声音如秋天的凋零,带有悲凉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描写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常通过诗词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诗中多有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秋天的感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琵琶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姚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抚琴女子的孤寂与对春天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春天与秋天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开头便以“张态辞家”引入,暗示告别与离愁,接着用“湘梅青豆”来传达内心的酸楚,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美好。一句“怜恁瑟瑟啼珠,凄零满衫袖”,刻画出女子因琴声而引发的泪水,展现了情感的深邃与复杂。诗中“夜雨重帘,桃花二月,容易红僽”则以自然景物的变幻来映衬内心的忧愁,表现出春天的脆弱如同桃花一般。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艺术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态辞家:引入情境,表达离别。
- 抱酸味一点湘梅青豆:以食物的酸味象征内心的苦涩。
- 怜恁瑟瑟啼珠,凄零满衫袖:通过琴声引发的情感,流露出悲伤。
- 须莫使佳春病过:希望春天带来快乐,而非痛苦。
- 絮般弱燕般消瘦:比喻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夜雨重帘,桃花二月,容易红僽:描绘自然景象,映衬哀伤的情感。
- 要留听琼树欢歌:渴望听到美好的音乐。
- 倩屏背雏鹦赚开口:想要引导他人发声。
- 谁料落弦秋响:意外的悲伤与失落。
- 似台城衰柳:用衰柳比喻凋零与衰败。
- 风隔幕琴弹画鹄:隔着帘子弹琴,渴望自由与美好。
- 妒玉魫绮梦圆就:嫉妒美好的梦境。
- 漫把解曲龙津只供传酒:意为即使曲子解开了,也只为饮酒消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湘梅青豆”比喻内心的酸楚。
- 拟人:将琴声比喻为泪珠在啼鸣。
- 对仗:如“怜恁瑟瑟啼珠,凄零满衫袖”。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情感真挚动人,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梅青豆:象征酸楚与孤独。
- 夜雨重帘:代表忧伤与沉重的情感。
- 桃花:象征美好但易逝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湘梅青豆”主要代表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酸楚
- C. 宁静
- D. 期待
-
诗中哪个意象用来对比春天的脆弱?
- A. 画鹄
- B. 衰柳
- C. 雏鹦
- D. 龙津
-
诗中“夜雨重帘”给人怎样的感觉?
- A. 欢乐
- B. 轻松
- C. 忧伤
- D. 兴奋
答案
- B. 酸楚
- B. 衰柳
- C.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乡与孤独之情,但更直接,情感较为激烈。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象与人情,情感则更为悠远与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姚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