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德仪邦族,三迁奠里门。
姑宁忧疾痛,子自乐平反。
夏枕方供扇,薰堂甫种萱。
那知秋暑退,无复御轻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舅母的哀悼。诗中提到她的德行是家族的楷模,曾为家族的迁徙安定作出贡献。诗人感叹舅母在生病期间,儿子却依然乐于平反冤屈。夏天时,舅母享受着扇子的凉风,刚刚种下的萱草(象征母亲),但谁能想到秋天来临,炎热消退,再也无法坐在轻轩里享受凉意。
注释
- 四德:指的是女性的四种美德,通常指贞、孝、勤、和。
- 三迁:指的是家族的迁徙,通常意味着安定。这里可以理解为舅母为家族的安定作出了贡献。
- 姑宁:指的是舅母的称呼。
- 乐平反:指舅母的儿子乐于为舅母平冤,反映了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 方供扇:指的是用扇子来降温,体现了夏日的炎热。
- 薰堂:指的是用来熏香的厅堂,种萱草象征着母亲的爱护。
典故解析
- 萱草:古代常用来象征母亲,因其“萱”字与“忘忧”相关,寓意母亲的关怀能让人忘却忧愁。
- 三迁:历史上常有迁徙的典故,体现了家族的荣辱与安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季明,号穆亭,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农村风光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是范成大在舅母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舅母的悼念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舅母在家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切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舅母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描绘舅母的德行、家庭的迁徙,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彰显了舅母对家庭的贡献和影响。开头提到的“四德仪邦族”,不仅仅是对舅母品德的称颂,更是对整个家族的肯定,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品德的重视。
接下来的几句则营造了一种对比的氛围:舅母在世时的安逸与安宁,以及她病重后家庭的忧愁和儿子的关心,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夏日的扇子和新种的萱草,象征着舅母温暖的关怀和即将消逝的美好时光,让人倍感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运用对比、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哀伤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表达了对舅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体现了人们对亲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德仪邦族:开头即点明舅母的品德与家族荣誉的关系,强调她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 三迁奠里门:表明舅母为家庭的稳定付出过努力,暗示她在家庭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 姑宁忧疾痛:表达了对她病痛的关心与忧虑。
- 子自乐平反:舅母的儿子在面对母亲的病痛时,仍然乐观,表现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 夏枕方供扇:描绘了舅母在夏日的安逸生活,象征着她的温暖与关怀。
- 薰堂甫种萱:萱草的种植象征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敬仰。
- 那知秋暑退:结尾以感慨的语气收尾,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舅母离世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舅母生前与去世后生活状态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萱草象征母亲的关怀,扇子则代表生前的安逸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怀念与感恩,表达了对舅母品德的敬仰以及对家庭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德:象征女性的高尚品德。
- 萱草:象征母爱与温暖。
- 扇子:象征夏日的凉爽与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四德”是什么?
- A. 忍耐、宽容、节俭、勇敢
- B. 贞、孝、勤、和
- C. 忍、恕、信、义
-
“三迁”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迁移
- B. 稳定
- C. 发展
-
诗中提到的“萱草”象征什么?
- A. 忘忧
- B. 母爱
- C. 生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亲情和故乡的感受与表达方式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