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楼千里月,欹枕一声蝉。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遥望千里之外的明月,枕着头听到一声蝉鸣。
注释:
- 登楼:指的是登上高楼,通常寓意着开阔的视野和心境。
- 千里月:形容月光照耀千里,意境辽阔。
- 欹枕:指侧着头枕在枕头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悠闲的姿态。
- 蝉:指蝉鸣,常被视作夏日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清凉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登楼”与“月”字在古诗中常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与思索,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都表现了对辽阔自然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赞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探索,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月光和蝉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诗人在高楼上望月、侧卧听蝉的悠闲场景,展现了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登楼与千里月的结合,暗示着诗人心中对于广阔天地的思考和向往,而“欹枕一声蝉”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清凉的气息。诗中月光的美与蝉声的清脆形成鲜明对比,在恬静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整体构图简洁,却充满了层次感,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此处不仅是在描写外在的自然景色,更是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形成一种内外相映的和谐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楼千里月:诗人登上高楼,目光投向远方,千里之外的月光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
- 欹枕一声蝉:侧着头,轻轻依靠在枕头上,耳边传来一声蝉鸣,暗示着夏季的到来,带来一丝凉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登楼”与“欹枕”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月与蝉的意象交织,形成了清幽、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在辽阔的夜空与清脆的蝉鸣中,诗人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属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清冷,也常寓意思乡。
- 蝉:代表夏日的声音,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地方欣赏月光? A. 山顶
B. 高楼
C. 河边
D. 草地 -
诗中提到的昆虫是什么? A. 蟋蟀
B. 蝉
C. 蜗牛
D. 蜜蜂 -
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宁静
D. 冲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释赞宁的《句》更显细腻与内省,王之涣的诗歌主要描绘壮丽的山河,而释赞宁则注重细腻的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