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诗 其二》
时间: 2025-01-16 22:30:08意思解释
励志诗 其二
作者: 计元坊(清代)
原文展示:
士人乏奇才,动辄咎贫贱。
岂处贫贱中,抱负遂难见?
曲逆方宰肉,一乡已称善。
诸葛当躬耕,三分定佐汉。
内反无足凭,气馁徒炫乱。
不见玉韫山,与石自有辨。
白话文翻译:
士人缺乏才华,稍微就会把贫困归咎于环境。
难道在贫困中,就无法展现自己的抱负吗?
那些卑微的官员,虽然在乡里称得上好,却仍然是以卑微为生。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曾经亲自耕作,辅佐刘备建立汉室。
内心的挫折无处依托,气馁只会让人心情混乱。
不见那埋藏在山中的玉石,和普通石头便有了区别。
注释:
- 士人: 指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分子。
- 咎贫贱: 归咎于贫困与卑微的身份。
- 曲逆: 指贪图私利、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
- 诸葛: 指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诸葛亮。
- 躬耕: 自己亲自耕作,强调艰苦奋斗。
- 气馁: 指失去信心、情绪低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计元坊,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励志和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逆境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计元坊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身处贫贱与困境,也要勇于追求理想与抱负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励志诗 其二》通过对士人贫贱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许多有志之士在逆境中难以施展才华的无奈。首联指出士人因缺乏才华而责怪贫贱,语气中透出一种对环境的不满。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曲逆方宰肉”的描写,指出即使在小地方获得微薄的成就,也无法掩盖心中的理想与抱负。诸葛亮的例子不仅是历史的借鉴,更是提醒我们在逆境中应当如他般自食其力,奋发向上。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失落,强调了在逆境中仍需保持自我辨识的能力。诗中通过对比玉与石,暗示了有志之士与平庸之辈的区别。这首诗不仅激励人心,更引人深思,鼓励读者在逆境中不忘初心,坚定追求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人乏奇才,动辄咎贫贱。 - 士人因缺乏特别的才能,便轻易地将责任推给自己的贫困和卑微。
- 岂处贫贱中,抱负遂难见? - 难道在贫困和卑微的环境中,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吗?
- 曲逆方宰肉,一乡已称善。 - 在卑微的职位上,虽在乡里获得一些口碑,但仍然是处于卑微的地位。
- 诸葛当躬耕,三分定佐汉。 - 提到诸葛亮亲自耕作,说明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不忘自己的理想。
- 内反无足凭,气馁徒炫乱。 - 内心的失落感没有依托,气馁只会导致情绪的混乱。
- 不见玉韫山,与石自有辨。 - 比喻那些有志之士与平庸之辈之间的区别,正如埋藏在山中的玉石与普通石头。
修辞手法:
- 比喻: “不见玉韫山,与石自有辨”,将有志之士与平庸之辈进行比较。
- 对仗: 诗中多处对称结构,使得语句读起来更为铿锵有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定追求理想的精神,鼓励士人不因贫贱而放弃抱负。
意象分析:
- 士人: 象征有志之士,理想的追求者。
- 玉与石: 象征价值的高低,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诸葛亮: 代表历史上成功的典范,激励人们向他学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士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C. 富豪 -
诗中提到的“诸葛”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刘备 -
诗中“玉韫山”意指什么?
A. 贫困
B. 有志之士
C. 平庸之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将进酒》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励志诗 其二》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之情,而计元坊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奋斗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