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葛德远》

时间: 2025-01-17 09:49:43

雾豹文虽隐,同蝉蜕即仙。

伴书犹有剑,食砚岂无田。

发藻多师董,思经敢笑边。

晚成知在器,天诏正求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雾豹文虽隐,同蝉蜕即仙。
伴书犹有剑,食砚岂无田。
发藻多师董,思经敢笑边。
晚成知在器,天诏正求贤。

白话文翻译:

即使雾中的豹纹难以看清,但和蝉蜕变一样自然,这是一种超凡的境界。伴随书籍的还有剑,难道吃砚的地方就没有田地吗?发扬人才像师长董仲舒那样,思考经典的道理敢于讥讽边缘的态度。晚年才能见到真正的才能,天命也正在寻找贤才。

注释:

  • 雾豹文:指隐秘而深奥的文字,雾和豹纹象征难以捉摸。
  • 同蝉蜕即仙:比喻从世俗中脱离而达到超凡境界。
  • 伴书犹有剑:书籍与剑相伴,象征文武双全。
  • 食砚岂无田:意指写作与生计的关系,暗示文人也需要生活来源。
  • 发藻多师董:指发扬光大,提到董仲舒,他是以儒学闻名的历史人物。
  • 思经敢笑边:思考经典,敢于挑战边缘的观点。
  • 晚成知在器:晚年才能见到真正的才华,意指人才的成熟与发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生平虽无太多详细记载,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古文与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和葛德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辨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示了文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雾豹文虽隐”,引领读者思考文字的深邃与博大;接着通过“同蝉蜕即仙”将士人理想与自然的变化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

“伴书犹有剑”,诗人告诫我们文人不应只沉浸于书本之中,也需具备一定的武力和能力,体现出文武并重的思想。而“食砚岂无田”则是对文人生活来源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亦要关注生计。

“发藻多师董”提到董仲舒,表明诗人对古代贤者的向往与追随,同时也暗示了对当代教育的思考。最后以“晚成知在器,天诏正求贤”收束,全诗在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中,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社会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雾豹文虽隐:隐喻文字的深奥与神秘。
  2. 同蝉蜕即仙:表达与自然合一的超然境界。
  3. 伴书犹有剑:强调文人的武力素养与才智。
  4. 食砚岂无田:指出文人应关注生活来源。
  5. 发藻多师董:向古代贤者董仲舒致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6. 思经敢笑边:鼓励对经典进行深入思考与质疑。
  7. 晚成知在器:强调人才的成长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雾豹文比喻文字的深奥。
  • 对仗:如“伴书犹有剑”对“食砚岂无田”,形成对比。
  • 象征:蝉蜕象征超凡境界,剑象征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强调文人应具备文武双全的素养,同时也关注生活的实际需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雾豹文:象征深奥的文字和知识。
  • 蝉蜕:象征脱离世俗的理想境界。
  • :象征力量和保护。
  • :象征文化与创作。
  • :象征生计与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雾豹文”象征什么? A. 文字的简单
    B. 文字的深奥
    C. 文字的美丽
    D. 文字的流行

  2. “伴书犹有剑”体现了什么思想? A. 文人不需要武力
    B. 文武并重的重要性
    C. 书籍是最重要的
    D. 剑是无用的

  3. “晚成知在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年轻人的才华
    B. 晚年才能体现真正的才能
    C. 器物的重要性
    D. 早成与晚成的比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自然的赞美。
  • 《春望》:杜甫的诗,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与《和葛德远》: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为豪放,而姚勉则显得更为内敛和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