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久雨》

时间: 2025-01-19 19:50:46

拂拂春郊起绿烟,群农日日望岂年。

龙移海去遗天漏,蚓得泥深乐地穿。

忆酒有心吞俗价,伤春无语寄哀弦。

无田却作无忧者,嬴得岂凶一听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拂拂春郊起绿烟,
群农日日望岂年。
龙移海去遗天漏,
蚓得泥深乐地穿。
忆酒有心吞俗价,
伤春无语寄哀弦。
无田却作无忧者,
嬴得岂凶一听天。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郊野,轻烟袅袅升起,
农民们日复一日地盼望着丰收的年景。
龙舟驶向大海,留下了天空的漏痕,
蚯蚓在湿泥里快乐地钻来钻去。
我回忆起酒的滋味,心中却难以割舍世俗的价格,
伤春无言,唯有用悲伤的琴音寄托哀伤。
没有田地却也能无忧无虑,
难道获得的不是一种凶险的命运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拂拂:轻轻飘动。
  • 春郊:春天的郊外。
  • 绿烟:春天的烟雾,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群农:众多的农民。
  • 岂年:期待丰收的年景。
  • 龙移海去:指龙舟驶向海边,象征着离去。
  • 遗天漏:留下的天空的痕迹,暗指时间的流逝。
  • 蚓得泥深:蚯蚓在湿泥里快乐地生存。
  • 吞俗价:吞下世俗的物质价值。
  • 哀弦:悲伤的琴音。
  • 无田却作无忧者:没有土地却心中无忧的人。
  • 嬴得岂凶:获得的是否意味着凶险。

典故解析:
“龙移海去”可以联想到古代的龙舟竞渡,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而“无田却作无忧者”则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90年-约1150年),字季友,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写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社会民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和人久雨》创作于一个长期阴雨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人的生活,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耕文化与人们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和人久雨》是一首描写春天与农民生活的田园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雨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轻烟袅袅升起,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农民们则在期待丰收,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向往。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世俗的价值观和生活的艰辛,尤其是“忆酒有心吞俗价”,显示出他对世俗物质的无奈与困扰。最后,诗人以“无田却作无忧者”结束,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即使没有田地,心中若能无忧,人生亦可安然。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思,展现了王令的诗歌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拂拂春郊起绿烟:描绘春天的郊外生机勃勃,绿色的烟雾象征着希望。
  • 群农日日望岂年:农民们日复一日期待丰收的年景,表现出对生活的渴望与希望。
  • 龙移海去遗天漏:龙舟驶向海边,留下天空的痕迹,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蚓得泥深乐地穿:蚯蚓在泥土中快乐地活动,象征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 忆酒有心吞俗价:回忆酒的滋味,却难以忘怀世俗的价值,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 伤春无语寄哀弦:伤春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寄托于悲伤的琴音。
  • 无田却作无忧者:没有田地的人反而无忧无虑,表达了对不同人生状态的思考。
  • 嬴得岂凶一听天:获得的是否意味着凶险,反映了对命运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郊的“绿烟”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蚯蚓“乐地穿”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忆酒有心吞俗价”与“伤春无语寄哀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无忧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郊:象征着生机、希望。
  • 绿烟:代表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气。
  • 龙舟:象征着传统与文化,连接人与自然。
  • 蚯蚓:代表自然界中的生物,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拂拂春郊”指的是什么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2. “龙移海去遗天漏”中的“龙”指代什么? A. 神话中的龙
    B. 龙舟
    C. 自然现象
    D. 其他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思考
    C. 对战争的感慨
    D. 对历史事件的回顾

答案:

  1. C. 春季
  2. B. 龙舟
  3. B. 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贺知章《回乡偶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对比王令的《和人久雨》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但王令更关注农民的生活,而李白则是对自我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令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