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22:49

青灯里。

冷风飒飒鸣窗纸。

鸣窗纸。

夜来慵睡,朝来慵起。

梦回依旧人千里。

半床斜月衾如水。

衾如水。

天涯别苦,一般滋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灯里。冷风飒飒鸣窗纸。鸣窗纸。夜来慵睡,朝来慵起。梦回依旧人千里。半床斜月衾如水。衾如水。天涯别苦,一般滋味。

白话文翻译:

在青灯下,冷风呼啸,窗纸发出啾啾的声响。夜里懒散地入睡,早晨懒洋洋地起床。梦中回忆起那人,却已相隔千里。半床的斜月,薄被如水般轻柔。无论天涯相隔,苦涩的滋味都是一样的。

注释:

  • 青灯:指青色的油灯,象征夜晚的孤独和静谧。
  • 飒飒:形容风声,带有清冷的气息。
  • 鸣窗纸:窗纸因风而响,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懒惰,无精打采。
  • 千里:形容两人之间相隔甚远。
  • 半床斜月:指半床被子与倾斜的月光,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衾如水:被子轻薄如水,表明内心的柔情与脆弱。
  • 天涯别苦:无论身处何地,离别的痛苦都是相同的。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意象和情感的传达,反映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孤独与思念的主题,这种抒情的方式在古代文人中十分普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元昭,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孤独和离别时的情感状态。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面对窗外的冷风,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无奈与思念的苦楚。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 其一》通过简单的意象与清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青灯里”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冷风与鸣窗纸声交织,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孤寂。接着,诗人通过“夜来慵睡,朝来慵起”表达了一种懒散与无奈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对于生活的无力感。

“梦回依旧人千里”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离别的痛苦让人感到难以承受。半床斜月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也象征着思念的悠长与深切。最后一句“天涯别苦,一般滋味”道出离别的普遍痛苦,强调了无论彼此相隔多远,心中的苦涩都是相同的。

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细腻,字句虽然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灯里:描绘夜晚的环境,暗示孤独。
  2. 冷风飒飒鸣窗纸:营造出冷清的气氛,窗纸的鸣响象征着内心的孤寂。
  3. 夜来慵睡,朝来慵起: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力感,缺乏精力。
  4. 梦回依旧人千里:思念之人已远,反映出深切的孤独感。
  5. 半床斜月衾如水:月光与被褥的意象,传达出孤独与柔情。
  6. 天涯别苦,一般滋味:总结离别的普遍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衾如水”,将被子比作水,表现轻柔与思念。
  • 对仗:如“夜来慵睡,朝来慵起”,形成对比,强调生活的懒散。
  • 拟人:冷风与窗纸的鸣响,赋予物体情感,增强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揭示了人们在时光流逝中对爱与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灯:象征孤独与寂静。
  • 冷风:代表外界的冷漠与内心的寒冷。
  • 斜月:象征思念的悠长与柔和。
  • :反映内心的柔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灯”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喧闹
    • D. 欢乐
  2. 诗中提到的“衾如水”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 A. 太阳
    • B. 被子
    • C. 冷风
    • D. 梦
  3. 诗人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郑元昭的《忆秦娥 其一》在思念的表达上更为细腻,情感层次也展现得更加丰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郑元昭更多地通过环境和细节描绘内心的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多采用直接的情感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