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本意》
时间: 2025-01-08 02:31:4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月下笛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今夕何年,满天皓魄,一轮圆碧。
露桥水驿。谁向风前喷笛。
趁关山河汉夜凉,故将凤竹悽倦客。
正寒潭峭岸,离乡年少,凭江船侧。
当初曾记,趁寒食梨花,醉平阳宅。
念奴璚管,碎把画梁尘劈。
到如今漂流路岐,西风落叶无相识。
月生烟,生怕铁龙,归海何处觅。
白话文翻译
今夜是什么时候?满天的明月,轮廓如碧玉。
露水中的桥头,水边的驿站,谁在风中吹响笛声?
趁着关山河汉的夜凉,我又想起那位倦怠的客人。
正值寒潭峭岸,我年少时离乡,依靠在江船边。
当初我曾记得,寒食时梨花盛开,醉卧在平阳的家中。
念奴的笛声,如同碎片把画梁上的尘埃劈开。
如今我漂泊在路口,西风吹落的叶子无人相识。
月光如烟,我害怕那铁龙,归海的路在何方寻找?
注释
- 今夕何年:今夜是什么时候。
- 皓魄:明亮的月亮。
- 露桥水驿:露水弥漫的桥和水边的驿站。
- 凤竹悽倦客:用凤竹吹笛的忧伤客人。
- 寒食:指寒食节,古人纪念介之推的节日。
- 念奴璚管:指一种乐器,声韵如同美丽的女子。
- 铁龙:可能比喻战船或艰难的旅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漂泊生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月下笛》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与人生感悟的古诗。诗中通过描写月光、笛声、寒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惆怅的氛围。开头以“今夕何年”提起,直接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描绘皓月和露桥的美丽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之美。随着诗意的推进,笛声的响起似乎唤起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尤其是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提到的“寒食梨花”更是唤起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如今时过境迁,漂泊的生活让人与过去渐行渐远,西风落叶象征着孤寂与无奈。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夕何年:反映出诗人对时间的迷茫与思考。
- 满天皓魄:描绘出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露桥水驿:暗示诗人身处的环境,带有清新之感。
- 谁向风前喷笛:引入笛声,象征着情感的宣泄与沟通。
- 趁关山河汉夜凉:描写夜晚的清凉,增强思乡的情绪。
- 离乡年少:表现诗人对童年与故乡的怀念。
- 寒食梨花: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时光。
- 西风落叶无相识:感叹与过去的疏离与孤独。
- 月生烟,生怕铁龙: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生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缥缈。
- 拟人:用“西风落叶无相识”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流转的感慨,情感真挚动人,反映了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思念与孤独。
- 笛声:代表情感的表达与沟通。
- 寒潭:象征冷清与孤寂。
- 西风落叶: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清明节
- C. 寒食节
- D. 中秋节
-
诗中“皓魄”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明亮的月亮
- C. 星星
- D. 云彩
-
“西风落叶无相识”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乡愁
- C. 孤独
- D. 愤怒
答案:
- C. 寒食节
- B. 明亮的月亮
- C.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为主题,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直接思念,而《月下笛》则通过笛声与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复杂的情感,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