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登衢州双石堂呈孙八太守公素)》
时间: 2025-01-01 11:4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登衢州双石堂呈孙八太守公素)
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
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
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
宴寝自凝香。庭下一土,须避赤帷裳。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
百年乔木阴下,僵立两蛟苍。
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
杖履合彷徉。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
孙发厅事前古冢,得双石,因以为堂名。
石上有昔人题识云叠峨眉山于文会堂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谢安和叔夜的赞美,感慨他们的胸怀和气度。诗人在清静的夜晚稍作睡眠,想起了位于淮阳的长孺,似乎在暗自笑他。诗中描绘了东平的屏障和南楼的雅趣,宴会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庭院里一片土地,需避开红色的帷帐。双石堂古朴而典雅,映照着新建的厅堂。百年高大的乔木在阴影中屹立,犹如两条苍龙。目送着千山的清新气息,帘子卷起,迎来一城的风月,步履轻松悠闲。未来有一天,峨眉山的美景将会隔着光芒相望。孙发厅前有古老的坟冢,而双石堂的名字也因此而来。石上还留有古人题写的“叠峨眉山”字样,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注释
- 谢安: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风雅著称。
- 叔夜:指的是谢安的弟弟谢叔夜,善于写诗,重情重义。
- 清宵假寐:在宁静的夜晚稍作睡眠。
- 长孺:指的是长孺子,传说中的隐士,居住在淮阳。
- 双石:指双石堂,因堂前有双石而得名。
- 百年乔木:意指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毛滂游览衢州双石堂时,主要表达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该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古人的追思。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展现了毛滂对历史人文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中引入了谢安和叔夜两位历史人物,以此作为思想的引子,表达了对人品和胸怀的赞美。诗的开头通过夜晚的宁静与个人的思考,营造了一种轻松而又深邃的氛围。随着诗歌的推进,双石堂的描写愈发细腻,展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显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百年乔木”与“苍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古木的威严与力量,彰显了自然的伟大与历史的厚重。最后,诗人展望未来,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期待,这种对过去与未来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考,彰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赞美谢安的宽广胸怀与叔夜的坚定志向。
- “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在宁静的夜里稍作休息,联想到长孺子在淮阳的隐居,似乎在暗自微笑。
- “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即使是东平的屏障也没有阻挡南楼的雅趣,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宴寝自凝香。”:宴会与休息时,香气弥漫,渗透了生活的美好。
-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双石堂透出古老的色彩,映衬着新建立的厅堂,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树比作苍龙,强调其历史的悠久和气势。
- 对仗:如“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运用对仗增加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人、景的描绘,表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双石: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百年乔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伟大。
- 清宵:夜晚的宁静,象征着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谢安被称为哪一类人物? A. 隐士
B. 名士
C. 战士
答案:B -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描绘的是哪个地方? A. 南楼
B. 双石堂
C. 淮阳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长孺”住在哪里? A. 淮阳
B. 东平
C. 峨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诗词对比:
- 毛滂的《水调歌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但毛滂更多地强调了历史文化的厚重,而苏轼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毛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