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鞏丈鹦鹉三首
翠衿红觜娇唇舌,
羽族於中最性灵。
巧护狸狂莫惊吓,
好留相伴诵心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美丽的鹦鹉,翠绿色的衣襟,红色的嘴唇和娇嫩的舌头,展现了鸟类中的灵性。它的性情聪慧,特别是在与它相伴的人相处时,应该小心温柔,以免惊吓到它。希望能长久地与它相伴,共同诵读《心经》。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衿:形容鹦鹉羽毛的颜色,翠绿色。
- 红觜:指鹦鹉的嘴,红色。
- 娇唇舌:形容其嘴巴和舌头娇嫩。
- 羽族:指鸟类。
- 性灵:聪慧而灵动的性情。
- 狸狂:指可能会伤害到鹦鹉的动物,如狸猫。
- 心经:指《般若心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心经”令人联想到佛教文化,可能暗示了诗人与鹦鹉之间心灵的契合与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云,号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和动物。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闲暇时刻对鹦鹉的观察与思考而作,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灵性动物的倾慕。
诗歌鉴赏:
《赋鞏丈鹦鹉三首》是一首描绘鹦鹉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鹦鹉的美丽与聪慧。开篇以“翠衿红觜娇唇舌”描绘了鹦鹉的外观,色彩鲜艳的羽毛和娇嫩的嘴唇让人对这只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印象。接着,“羽族於中最性灵”则传达了鹦鹉在鸟类中独特的灵性和智慧,显示了作者对其的赞美和喜爱。
后两句“巧护狸狂莫惊吓,好留相伴诵心经”更是流露出作者对鹦鹉的关心和希望。使用“巧护”表达了对待鹦鹉时的细心与温柔,而“诵心经”的提及则不仅是对鹦鹉的陪伴,更是对内心平和和灵性交流的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让整首诗充满了温情与哲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衿红觜娇唇舌:这里通过颜色的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鹦鹉的外观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 羽族於中最性灵:强调鹦鹉在所有鸟类中的聪明与灵动,突显其独特性。
- 巧护狸狂莫惊吓:用“巧护”一词表达细腻的情感,表示对鹦鹉的呵护与关心。
- 好留相伴诵心经:表达了对鹦鹉的珍视,渴望与之共享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鹦鹉的美丽被比喻为珍贵的宝物,增强了其艺术表现。
- 拟人:通过对鹦鹉情感的描绘,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使诗歌更具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绘,表达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生命的尊重,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衿:象征自然之美,代表生命的活力。
- 红觜:代表热情与活力。
- 心经: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鹦鹉的嘴是什么颜色?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
诗中提到的“心经”指的是什么?
- A. 一首诗
- B. 佛教经典
- C. 一种鸟类
-
诗人希望与鹦鹉一起做什么?
- A. 游玩
- B. 诵心经
- C. 吃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者均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姜特立的诗歌更加侧重于动物的灵性与人类的情感交流,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来表达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