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挼花弄扇。碧斗遥山眉黛晚。
白玉阑干。倚遍春风翠袖寒。
难寻可见。何似一双青翅燕。
人瘦春残。芳草连云日下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诗人挼花弄扇,感受着春风的温暖,远处的山如黛眉一般,显得格外迷人。诗人倚靠在白玉阑干上,春风拂面,翠袖轻寒,心中感到一丝淡淡的凉意。虽然眼前的春景美丽却难以寻觅,何不比作那一对青翅燕?人虽消瘦,春天即将逝去,芳草随着连绵的云朵,夕阳缓缓落下山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挼(ruó):轻轻地抓或捏。
- 碧斗:形容远山的颜色,像青色的眉毛一般。
- 白玉阑干:形容栏杆洁白如玉。
- 倚(yǐ):靠着。
- 翠袖:形容春天的衣袖颜色鲜艳如翠。
- 青翅燕:指燕子,象征自由与轻快。
- 芳草:指春天的草,象征生机。
典故解析:
- “青翅燕”象征着轻盈和自由,常用来比喻恋爱中的人。
- “芳草连云”则体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传达了对春天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华,号曜山,宋代词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多描绘春景和爱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景,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爱情的感伤,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前两句“挼花弄扇”和“碧斗遥山眉黛晚”,描绘出诗人在春日午后,手捧花扇,悠然自得的闲适情景。阳光洒在远山上,山色如黛,勾勒出一幅温柔的春景。接下来的“白玉阑干,倚遍春风翠袖寒”,则表现出诗人倚靠在白玉栏杆上,感受到春风的轻拂,尽管春日迷人,心中却隐隐透出一丝寒意,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后半部分“难寻可见,何似一双青翅燕”表明了诗人对春景的向往与对自由的渴望,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纯真。最后“人瘦春残,芳草连云日下山”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即将结束,诗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仿佛芳草也在随云彩消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挼花弄扇:诗人轻抚花朵,玩弄扇子,表现出悠闲自得的状态。
- 碧斗遥山眉黛晚:远山如同黛眉,描绘出春日的宁静与美丽。
- 白玉阑干:白色的栏杆,象征着高贵与纯净。
- 倚遍春风翠袖寒:春风拂面,然而诗人感到一丝寒意,暗含内心的惆怅。
- 难寻可见:美好的事物难以寻觅,隐喻对爱情的渴望。
- 何似一双青翅燕:比喻爱情的轻盈自由。
- 人瘦春残:随着春天的流逝,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奈。
- 芳草连云日下山:春草与夕阳交织,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山比作“眉黛”,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温柔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 对仗:如“倚遍春风翠袖寒”展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爱情的惋惜,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青春与爱情。
- 扇:象征清凉与悠闲的生活态度。
- 碧斗遥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翠袖: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青翅燕:象征自由与轻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玉阑干”指的是什么? A. 栏杆
B. 亭子
C. 窗户
D. 门 -
诗中描述的春天有什么特征? A. 寒冷
B. 暖和
C. 干燥
D. 暴雨 -
诗的最后一句“芳草连云日下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感慨
C. 喜悦
D. 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春景的感慨与爱情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抒发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朱敦儒和李清照的春词,朱敦儒的作品更多表现出对爱情的失落,而李清照则在春词中展现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出宋代词人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