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01 14:50: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作者:朱敦儒 〔宋代〕
畏暑闲寻湖上径。
雨丝断送凉成阵。
风里芙蓉斜不整。
沈红影。
约回萍叶波心静。
催唤吴姬迎小艇。
妆花烛焰明相映。
饮到夜阑人却醒。
风雨定。
欲归更把阑干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作者在湖边悠闲地寻觅小径,细雨如丝,送来阵阵凉意。微风中,芙蓉花斜斜地摇曳,水面上,红花的影子若隐若现。作者约定好,待会儿再回头看那静静的水面,轻轻唤来吴姬,迎接小船。烛光映照着花妆,酒饮到夜深时,人却清醒了。风雨渐定,想要回去时,仍倚在栏杆上。
注释:
- 畏暑:害怕炎热,形容夏日的酷热。
- 吴姬:古代水乡的女子,多指水边的歌女或妓女,代表风情。
- 妆花烛焰:烛光照耀下的花妆,增添了夜晚的美丽。
- 夜阑:夜深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宋代词人,生平不详,精于词作,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他的词风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人生活相对清闲的时期,词人以闲适的心境,表达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人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描绘夏日湖畔闲适情景的词作,词人在炎热的夏季中寻求一丝清凉,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惬意。开篇的“畏暑闲寻湖上径”,不仅展示了词人对酷暑的避让,也暗含了他对自然宁静的渴望。接下来的“雨丝断送凉成阵”,细雨带来的凉意渗透了整个湖面,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风里芙蓉斜不整”一句中,词人以芙蓉花的摇曳不定,映衬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表现出一种轻柔的美感。随后,“沈红影”则让人联想到水中的花影,呈现出一种虚幻而美丽的意境。词人在这幅画面中,似乎是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和谐相得益彰。
“催唤吴姬迎小艇”,则将自然与人事相结合,吴姬的出现为词增添了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气息。随着夜幕降临,烛光与花妆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词人醒来时的惆怅感悟,以及回归的意愿,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畏暑闲寻湖上径:因酷暑难耐,选择在湖边的小径上漫游。
- 雨丝断送凉成阵:细雨如丝,带来阵阵的清凉,缓解了炎热的天气。
- 风里芙蓉斜不整:微风中,芙蓉花轻轻摇曳,姿态略显凌乱。
- 沈红影:水面上,红色的花影在波光中沉浮。
- 约回萍叶波心静:约定好再回头看那静谧的水面,心境安宁。
- 催唤吴姬迎小艇:轻声唤来吴姬,迎接小船的到来。
- 妆花烛焰明相映:烛光照耀下的花妆,显得格外明亮。
- 饮到夜阑人却醒:饮酒到夜深时分,酒意却也渐渐醒来。
- 风雨定:风雨渐渐平息。
- 欲归更把阑干凭:想要回去,却依旧倚在栏杆上,留恋不舍。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吴姬迎小艇”,赋予人物情感。
- 比喻:雨丝、花影等意象,增加了诗歌的婉约美感。
- 对仗:如“妆花烛焰明相映”,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生活的留恋,通过悠闲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意象分析:
- 湖:象征着宁静与清凉。
- 芙蓉:美丽与柔情的代表,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雨丝:象征着清新与凉意,增添了诗的意境。
- 吴姬:代表着生活中的人情味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朱敦儒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风里芙蓉斜不整”中的“芙蓉”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荷花
- B. 玫瑰
- C. 芙蓉
- D. 菊花
-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 A. 山顶
- B. 湖边
- C. 城市
- D. 农田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天净沙·秋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但《渔家傲》更侧重于夏日的闲适,而《天净沙·秋思》则传达了秋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温暖而宁静,后者则显得清冷与孤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