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见欢
——朱敦儒 〔宋代〕
吟蛩作尽秋声。
月西沈。
凄断余香残梦下层城。
人不见。
屏空掩。
数残更。
还自搴帷独坐看青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夜晚,听着秋虫的鸣叫,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月亮已经西沉,夜色愈发凄凉,梦中的香气也随之消散,只留下一片孤寂。此时身边没有人,屏风紧闭,只有夜深人静,时钟滴答,作者独自坐在灯下,默默思念。
注释:
- 吟蛩:吟唱的秋虫。蛩为蟋蟀,秋夜它们的声音成为了秋天的音符。
- 月西沈:月亮西沉,意味着夜晚已经过去大半,暗示时间的流逝。
- 凄断:凄凉而断绝。形容梦中的余香和现实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层城:指的是城市的层叠,隐喻生活中的重重孤独。
- 屏空掩:屏风遮掩,意指无人陪伴,环境的冷清。
- 数残更:时钟响的次数,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寂。
- 搴帷:掀开帷幕,表示想要突破孤独的束缚。
- 青灯:灯光微弱,象征着思念的伴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茂卿,号梅溪,宋代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常以秋冬景象抒发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秋季,正值孤独与思念交织的季节,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挣扎。社会环境的动荡,个人情感的孤独,使得作者在此时创作出这首充满深情的词作。
诗歌鉴赏:
《相见欢》的情感深邃且细腻,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孤独的深刻理解与反思。词的开头通过“吟蛩作尽秋声”引入,表现了秋天特有的气氛。秋虫的鸣叫不仅是自然声音的描绘,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随之而来的月光沉落,越发增添了词中的凄凉感,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接下来的“凄断余香残梦下层城”则是对梦境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梦中美好的香气与现实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梦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词中的“人不见”与“屏空掩”更是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孤独的环境、孤独的内心无不在诉说着思念之苦。
最后一句“还自搴帷独坐看青灯”则是对孤独的接受与思考,尽管身处孤独之中,依然选择面对自己,静坐思索,沉浸在青灯下的思绪中。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吟蛩作尽秋声:开篇即以秋虫的鸣叫引入,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
- 月西沈:时间的流逝,月亮的沉落暗示了夜晚的加深,情感愈加沉重。
- 凄断余香残梦下层城:现实的孤寂与梦中的美好形成对比,表达了内心的失落。
- 人不见:孤独感的加深,表明身边无人相伴。
- 屏空掩:屏风遮掩,暗示着与外界的隔绝。
- 数残更:时间的流逝,反复的时钟声在寂静中显得尤为刺耳。
- 还自搴帷独坐看青灯:最终选择独自面对内心的孤独,透过青灯思索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秋虫的鸣叫比作秋天的声音,营造自然意境。
- 拟人:时间的流逝被赋予了生命,仿佛在提醒作者。
- 对仗:例如“月西沈”与“屏空掩”相互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夜晚的孤独与思念,透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意象展现,揭示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 月:代表着孤独与思念的寄托。
- 青灯:象征内心的思索与孤独的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朱敦儒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什么? A. 光明
B. 思索与孤独
C. 美好回忆
D. 未来希望 -
“月西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时光流逝
C. 希望
D. 爱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月怀远》——张九龄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相见欢》与《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孤独,但前者更多地描绘了秋天的寂寞与思索,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渴望与温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