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熊叔雅四咏 其一 石峰春霭》

时间: 2025-01-01 15:20:54

寒山远欲无,春在冥濛处。

何如扫浮阴,尽放岧峣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山远欲无,春在冥濛处。何如扫浮阴,尽放岧峣露。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山峦在远处几乎看不见,春天隐藏在朦胧的地方。为何不扫去这层浮云,让高耸的山峰完全显露出来。

注释:

  • 寒山:寒冷的山峦。
  • 远欲无:在远处几乎看不见。
  • 冥濛:朦胧,模糊不清。
  • 浮阴:浮云,遮蔽天空的云。
  • 岧峣:高耸,形容山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生卒年不详),字子翚,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善于捕捉自然之美。这首诗《和熊叔雅四咏 其一 石峰春霭》描绘了春天山景的朦胧美,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清新气象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子翚与友人熊叔雅的唱和之作,通过对春天山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新气象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山景的朦胧美。首句“寒山远欲无”,通过“寒山”和“远欲无”的描绘,传达了山峦在远处几乎看不见的朦胧感。次句“春在冥濛处”,用“冥濛”形容春天的位置,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朦胧的美感。后两句“何如扫浮阴,尽放岧峣露”,表达了诗人对清新气象的向往,希望扫去浮云,让高耸的山峰完全显露出来,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山远欲无”:描绘了寒冷的山峦在远处几乎看不见的朦胧景象。
  • “春在冥濛处”:用“冥濛”形容春天的位置,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朦胧的美感。
  • “何如扫浮阴”:表达了诗人希望扫去浮云,让天空更加清新的愿望。
  • “尽放岧峣露”:希望高耸的山峰完全显露出来,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冥濛”比喻春天的位置,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朦胧的美感。
  • 拟人:“扫浮阴”拟人化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扫去浮云的愿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新气象的向往。通过描绘春天山景的朦胧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清新气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寒山:寒冷的山峦,象征着遥远和朦胧。
  • 春:春天的位置,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浮阴:浮云,象征着遮蔽和阻碍。
  • 岧峣:高耸的山峰,象征着清晰和显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山远欲无”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寒冷的山峦在远处几乎看不见 B. 春天的位置 C. 浮云 D. 高耸的山峰
  2. “春在冥濛处”中的“冥濛”是什么意思? A. 清晰 B. 朦胧 C. 高耸 D. 寒冷
  3. 诗中“何如扫浮阴”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扫去浮云 B. 让山峰显露 C. 春天的位置 D. 寒冷的山峦
  4. “尽放岧峣露”中的“岧峣”是什么意思? A. 清晰 B. 朦胧 C. 高耸 D. 寒冷

答案:1. A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山居的宁静美景,与刘子翚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自然景色描绘。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刘子翚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刘子翚《和熊叔雅四咏 其一 石峰春霭》: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宁静和超脱,而刘子翚的诗更注重朦胧和神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刘子翚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