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枯骨颂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清扬巧笑倾人城,
骄气矜色增我慢。
无始时来生死趣,
八万苦业所依止。
皮肤落尽露拴索,
一切虚诳法现前。
不见全牛可下刀,
无垢光明本三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清丽的笑容倾倒了城池,
骄傲的气质更加增添我的傲慢。
自无始以来生死的趣味,
八万种苦业所依赖的基础。
皮肤尽落露出束缚的锁链,
一切虚妄的法则暴露在眼前。
看不到完整的牛就无法下刀,
无垢的光明才是本来的三昧。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扬: 清新而高扬,形容笑容明亮动人。
- 骄气: 骄傲的气息,形容自负的态度。
- 无始: 指没有开始的,形容时间的久远。
- 八万苦业: 指众多的苦难和业障。
- 拴索: 捆绑的锁链,象征束缚。
- 虚诳: 虚伪的谎言。
- 三昧: 指一种深层的修行状态,通常与悟道有关。
典故解析:
- “全牛可下刀”:出自《庄子》,比喻技艺高超,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 “无垢光明”:指一种清净的智慧,常与佛教的理想境界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借古抒怀,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死亡和修行的深刻思考。经历了许多风雨后,他对生死的看法愈加深邃,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出内心的智慧与对人生的领悟。
诗歌鉴赏:
《枯骨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展现了黄庭坚对生命的沉思与对人性的审视。开篇的“清扬巧笑倾人城”描绘了一个清丽动人的形象,似乎在歌颂青春的美好。然而,随之而来的“骄气矜色增我慢”则暗示了这种美好背后的骄傲与自负。诗人通过对比,将人们在生死之间的趣味与追求呈现出来,反映出一种对世俗价值的反思。
“无始时来生死趣,八万苦业所依止”,诗人提及生死的无常与苦难,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思索。接下来的“皮肤落尽露拴索”,让人感受到一种束缚,仿佛人们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内心却被锁链所困。
最后两句,通过比喻与隐喻,诗人指出认识的局限性和追求真理的必要性,强调无垢光明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整体而言,这首诗在形式上既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在内容上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扬巧笑倾人城”:开头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象征青春与魅力。
- “骄气矜色增我慢”:暗示这种美丽会导致骄傲与自满。
- “无始时来生死趣”:探讨生死问题的根源,表明生命的无常。
- “八万苦业所依止”:强调人生的苦难与烦恼的多样性。
- “皮肤落尽露拴索”:展现生命的脆弱与束缚的存在。
- “一切虚诳法现前”:揭示生命中虚假的一面,反映出对真理的追求。
- “不见全牛可下刀”:比喻缺乏整体观念,无法真正理解事物。
- “无垢光明本三昧”:强调最终追求的是真正的智慧与清净。
修辞手法:
- 比喻: “不见全牛可下刀”是对技艺高超的比喻。
- 拟人: 诗中美丽的笑容被赋予了倾倒人城的能力。
- 对仗: “清扬巧笑”与“骄气矜色”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死、苦难与人性,强调了在追求美与智慧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内心的真实与光明,反映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扬笑容: 象征青春与美好的生命力。
- 骄气: 代表人性中的傲慢与自负。
- 拴索: 体现出人生的束缚与苦难。
- 无垢光明: 象征智慧与内心的真正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庭坚的《枯骨颂》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生死与人性
C. 自然风光 -
诗中的“骄气矜色”意思是什么?
A. 自负的态度
B. 谦逊的表现
C. 快乐的心情 -
“不见全牛可下刀”是表达什么?
A. 技艺高超
B. 认识的局限性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人生的无常与享乐。
- 苏轼的《赤壁赋》,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枯骨颂》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生死与人生的无常,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哲理,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享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