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题病山松菊障子,李子申画也》
时间: 2025-01-19 19:52: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日愁随一线长。流珠去去不商量。长鬣松呼能识我。磥砢。数他夏腊饱风霜。不用餐英还拂帽。颠倒。梅花红处菊犹香。松下老僧无尽意。庆喜。婆罗勒果叶间藏。
白话文翻译:
愁苦的日子像细长的丝线一样缠绕着我,泪珠不停地流淌,无法与人商量。那长鬣的松树,能否识得我来?我在这磥砢的地方,数着它经历的风霜与四季。不需要品尝餐英的滋味,还能拂去帽子。梅花盛开的地方,菊花的香气依旧芬芳。松树下,老僧心中意趣无尽,庆幸于婆罗勒果隐匿在叶间。
注释:
- 愁日:愁苦的日子。
- 流珠:流泪的意思。
- 长鬣松:一种松树,形象地描绘出松树的形态。
- 磥砢:指险峻的山石。
- 餐英:指一种美味的食物。
- 颠倒:形容情绪的混乱。
- 梅花与菊:常用作象征坚韧和高洁的花卉。
- 婆罗勒果:一种果实,隐喻内心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尤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闻名。他的诗作常融入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体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定风波 题病山松菊障子,李子申画也》是在沈曾植经历了人生的风霜之后写成,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及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开篇即以“愁日”引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忧愁与思考,泪水如珠,流淌不止,显示出他内心的苦闷。接着,他用“长鬣松”来引入自然的元素,意在寻求松树的理解与共鸣,似乎在问松树是否能识得他的愁苦。通过“磥砢”二字,描绘出险峻的环境,暗示生活的艰难与挑战。
诗中对季节的描写“数他夏腊饱风霜”,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变迁,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澜。接下来的“梅花红处菊犹香”,则以梅花与菊花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惜。
最后,诗人以“松下老僧无尽意”作结,表明在这自然的怀抱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喜悦。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抒情中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日愁随一线长:愁苦的日子像细长的线,缠绕着我,暗示作者内心的忧愁。
- 流珠去去不商量:泪珠流淌不停,无法与人分享,表现孤独与无助。
- 长鬣松呼能识我:长鬣的松树,是否能识得我的心情,表达对自然的渴望与寄托。
- 磥砢:指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感受。
- 数他夏腊饱风霜:回忆松树经历的风霜,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经历。
- 不用餐英还拂帽:不需要外在的美味,内心的清净更为重要。
- 颠倒:情绪的混乱与不安。
- 梅花红处菊犹香:梅花盛开,菊花依然芬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 松下老僧无尽意:松树下的老僧,意趣无尽,表现出对生命的领悟与欣慰。
- 庆喜:感到庆幸与快乐。
- 婆罗勒果叶间藏:隐喻内心的珍贵与难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细线,形象生动。
- 拟人:松树似乎被赋予了识人之能,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梅花红处菊犹香”,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在经历生活的风霜后,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珍惜。通过松树与花卉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展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长寿,表现对自然的依恋。
- 菊:象征高洁与坚韧,反映诗人的精神追求。
- 梅花:象征清雅与坚强,代表了不屈的精神。
- 老僧:象征智慧与宁静,代表对生活的豁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流珠”指的是什么?
- A. 美酒
- B. 泪水
- C. 露珠
- D. 珍珠
-
诗人通过“松下老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聊
- B. 宁静与智慧
- C. 痛苦
- D. 忧伤
-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排比
- C. 夸张
- D. 示意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深思。
- 杜甫《春望》:抒发了对生活与国家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对比:
- 沈曾植 vs 王维:沈曾植的诗更具个人情感,关注内心的感悟;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和谐与人生的哲理。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沈曾植的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歌大辞典》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