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盂兰竹枝词 其九
有饛飧簋酒盈尊,
享祀无须待子孙。
好事解囊多信士,
自家曾否报亲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丰盛的酒席满满一尊,享受祭祀的美好不必等到子孙来做。乐善好施的信士们常常慷慨解囊,但自己是否曾经报答过父母的恩情呢?
注释:
- 饛飧:丰盛的饭菜,常用来形容祭祀时的佳肴。
- 簋:一种古代用来盛饭菜的器皿,通常用于祭祀。
- 酒盈尊:酒满于尊,指酒器满了,形容饮酒的欢愉。
- 享祀:享受祭祀,表示对祖先的祭奠。
- 信士:指信仰宗教的人,尤其是乐于施舍、行善之人。
- 报亲恩:指对父母的恩情进行回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对祭祀文化的反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先祖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强调孝道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诗中提到的“享祀无须待子孙”则反映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质疑,提倡个人及时行善,而非寄希望于后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廷选,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清丽见称,擅长于情感细腻的表述。他的诗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封建家族观念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祭祀的讨论,表达了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反思和对个人道德责任的呼唤。
诗歌鉴赏:
这首《盂兰竹枝词 其九》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深入探讨了人们对祖辈的怀念与对个人责任的思考。诗人在开头提到丰盛的酒席与祭祀,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欢快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这种仪式的意义,尤其是对祭祀的期待往往是寄托在子孙之上,而忽略了个人应有的责任。诗中提到“好事解囊多信士”,暗示了社会中乐于助人的人们,但“自家曾否报亲恩”则是对这种行为的反思,令人深思。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否在追求外在的宗教义务时,忽视了内心深处对亲情的回报?整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提醒人们在追求外在善行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道德责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饛飧簋酒盈尊:描绘丰盛的祭祀场景,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
- 享祀无须待子孙:强调祭祀不应仅依赖后代的传承,提倡个人的主动性。
- 好事解囊多信士:指乐于施舍的信士,表现出社会的善良。
- 自家曾否报亲恩:发出反思,检视自己是否履行了对父母的责任。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保持了对称,使得读起来更加和谐。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个人的道德责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文化的质疑,强调个人应对亲情的回报,提倡及时行善的道德观。
意象分析:
- 酒:象征快乐与祭祀的氛围,体现了对祖辈的怀念。
- 信士:代表社会上乐于行善的人,反映出人性的光辉。
- 亲恩:象征家庭的温暖与责任,提醒人们珍惜与父母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盛饭菜的器皿
- C. 一种动物
-
诗人提到的“信士”是什么样的人?
- A. 不信神的人
- B. 乐于施舍的人
- C. 只顾自己的人
-
诗歌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祭祀的重要性
- B. 个人对亲情的责任
- C. 社会的富裕程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盂兰盆会》:同样围绕祭祀主题,探讨对先祖的怀念。
- 《春夜喜雨》: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引发对人情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诗中强调国家与家族的责任,而彭廷选则更关注个人的道德责任。两者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担,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诸多清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研究》: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的祭祀习俗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