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
时间: 2025-01-06 06:3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
作者: 陈与义
乡里小儿真可怜,
市朝大隐正陶然。
固应聊颂屈原橘,
底事便歌杨恽田。
广陌遥知驹款段,
曲池犹记鹭联拳。
对床夜雨平生约,
话旧应惊岁月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小孩的同情,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人想起屈原的橘子,感叹生活的无奈,又想到杨恽的田园生活,感到一丝安慰。对面床上,夜雨潺潺,回忆起与亲友的约定,感慨时光荏苒,岁月迁移让人感到惊讶。
注释:
- 乡里小儿:指乡村的小孩,诗人对他们的生活感到怜悯。
- 市朝大隐:指隐士们在市井和朝堂之间的悠然自得。
- 屈原:战国时期的诗人,以忠诚和悲剧著称,代表着对故国的思念。
- 杨恽:五代时期的诗人,以田园诗闻名。
- 广陌:宽阔的乡间小道。
- 曲池:指有曲折水面的池塘。
- 鹭联拳:形容白鹭在水面上飞翔的姿态。
- 夜雨平生约:指在夜雨中与友人的约定。
- 岁月迁:感叹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他的诗作多描绘故乡的风土人情,富有乡愁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与家叔分别之际,包含了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情感牵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感受。开篇即以“乡里小儿真可怜”来引入,表达了对纯真无邪的乡村小孩的怜悯,体现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敏感。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屈原和杨恽,二者分别代表了对故国的忠诚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此用以反衬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广陌遥知驹款段,曲池犹记鹭联拳”这两句,则将读者的视线拉回到田园的宁静与悠闲,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美好景象的怀念。同时,“对床夜雨平生约”一句,勾起了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夜雨中的约定仿佛成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蕴含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与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乡里小儿真可怜:表达对乡村儿童的同情,反映出社会底层的艰辛。
- 市朝大隐正陶然:隐士在市井和朝堂间的淡泊生活,反映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固应聊颂屈原橘:提到屈原,表达对忠诚和理想的追求。
- 底事便歌杨恽田:与田园诗人杨恽相呼应,表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广陌遥知驹款段:描绘乡间小道的宁静,表现乡村的清新与自然。
- 曲池犹记鹭联拳:回忆白鹭飞翔的美景,增添自然的意象。
- 对床夜雨平生约:表达与亲友的情感,夜雨增添了思念的氛围。
- 话旧应惊岁月迁:感慨时光飞逝,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曲池犹记鹭联拳”,通过比喻展现自然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里小儿:象征纯真与无辜,反映了社会的矛盾。
- 屈原、杨恽:代表忠诚与理想,反映了对文化的追求。
- 夜雨:象征思念与怀旧,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大隐”指什么? A. 隐士
B. 大城市
C. 田园
D. 小孩 -
诗人对乡村小孩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同情
C. 反感
D. 疏远 -
“岁月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记忆
B. 时间流逝
C. 生活
D. 自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陈与义的诗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情百态,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理想田园生活的追求。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陈与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