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咏月》
时间: 2025-01-06 12:29:21意思解释
秋夜咏月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原文展示:
庭树日日疏,稍觉夜月添。
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
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
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
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
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
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
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的树木逐渐变得稀疏,渐渐感受到夜晚的月光愈加明亮。推开这段愁绪,卷起三间帘子。远处的黄花在墙阴下显得更加孤寂,白发在露水中显得格外严峻。我的身影在世间已经六尺长,伴随着我送走酷热的炎夏。踏遍千忧之地,老了之后却只会自嫌。仍然想着采石江,月光下的宫锦映照着霜白的蟾蜍。夜半时分,我写下诗篇,起舞间像鱼龙共舞。做这一切并不难,追求快乐应当恰到好处。
注释:
-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 推愁:推开愁绪。
- 卷我三间帘:卷起三间房子的帘子。
- 黄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 白发露气严:白发在露水中显得更加冷峻。
- 六尺影:形容身影的长度,暗示人生的短暂。
- 千忧地:形容经历过的许多忧虑。
- 采石江:指采石江的美景。
- 宫锦:华丽的锦缎。
- 霜蟾:霜色的蟾蜍,象征孤独。
- 鱼龙兼:鱼与龙一起,形容舞姿的灵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性情豪放,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夜时分,作者在庭中对月独坐时,感受到夜景之美与人生的无常。借月亮、黄花、白发等意象,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夜咏月》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同时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庭树日日疏,稍觉夜月添”展现了秋天的气氛,树木的凋零与月亮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流逝。接着,诗人用“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表达了对愁绪的放下,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反思自己的老去与人生的愁苦,“白发露气严”不仅是对自身形象的写照,也传递出一种对岁月无情的感慨。通过“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诗人不仅在回顾过去的自己,也在思考未来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几句“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展现了诗人虽感慨万千,但仍然选择用诗歌与舞蹈表达内心的快乐与自由。整体来看,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学,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树日日疏:庭院中的树木逐渐稀疏,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稍觉夜月添:夜晚的月亮显得更加明亮,带来了一种清冷的美。
- 推愁了此段:推开心中的愁绪,表现出一种想要释怀的心情。
- 卷我三间帘:将窗帘卷起,象征着对外界的开放与接纳。
- 黄花墙阴远:墙角的黄花显得更加孤寂,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
- 白发露气严:白发在寒露中显得苍老,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 平生六尺影:人生短暂,诗人的身影在岁月中渐渐消逝。
- 随我送凉炎:伴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受到生活的冷暖交替。
- 踏破千忧地:经历过无数的忧愁,感慨人生的艰辛。
- 投老乃自嫌:到老的时候,开始对自己产生厌倦。
- 尚想采石江:依然向往曾经的美好景象。
- 宫锦映霜蟾:华丽的锦缎映照着孤独的蟾蜍,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美好回忆。
- 夜半赋诗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下诗句。
- 起舞鱼龙兼:起舞的姿态如鱼龙共舞,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状态。
- 办此讵难事:做这样的事情并不困难,流露出诗人的随性。
- 取快端宜廉:追求快乐应当适度而简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庭树”和“夜月”的对比,突出秋天的孤独与美丽。
- 拟人:将“愁”拟人化,表现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 比喻:用“六尺影”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象征:蟾蜍和黄花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扰时,选择用诗歌与舞蹈来释怀,展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树:象征生命的流逝,暗示着秋天的来临。
- 夜月:象征着孤独与清冷,带来思考与反省。
- 黄花:代表秋天的美丽与凋零。
- 白发:象征着老去与人生的无奈。
- 六尺影:隐喻人生的短暂。
- 霜蟾:象征孤独与人生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庭树日日疏”表现了什么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平生六尺影”中的“六尺影”象征了什么?
- A. 宽广的未来
- B. 短暂的人生
- C. 无尽的思念
- D. 丰富的经历
-
“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忧伤
- B. 无奈
- C. 自由与快乐
- D. 迷茫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与义的《秋夜咏月》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在月下的豪情与孤独之间徘徊。陈与义在自然景色中渗透着对人生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饮酒和月色来宣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