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十四首 其六》

时间: 2025-01-04 14:50:53

幽并少年。

烹肥击鲜。

簿楼一掷金千。

向倡家醉眠。

头颅半斑。

交游渐阑。

嶙峋骏骨谁怜。

老英雄抱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并少年。烹肥击鲜。簿楼一掷金千。向倡家醉眠。头颅半斑。交游渐阑。嶙峋骏骨谁怜。老英雄抱关。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并州,少年们聚在一起,烹煮肥美的食物,击打新鲜的鱼虾。在高楼上纵情一掷,金钱如千金般洒落。在歌妓的家中酩酊大醉,沉沉入眠。可惜的是,年华已逝,头发渐白。交游渐渐减少,谁来怜惜这嶙峋的壮骨?老英雄仍在把守着关口。

注释:

  • 幽并:指的是并州,地名,古时的一个州。
  • 烹肥击鲜:烹调肥美的食物,击打鲜活的鱼虾。
  • 簿楼:高楼,通常指酒楼或娱乐场所。
  • 向倡家:向歌妓家中去。
  • 醉眠:喝醉后沉沉入睡。
  • 头颅半斑:头发已经开始变白。
  • 交游渐阑:交际的朋友逐渐减少。
  • 嶙峋骏骨:形容身材瘦削但骨架高大。
  • 老英雄抱关:老年的英雄依旧坚守边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樾(1821年-1907年),字子城,号秋山,清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于浙江,曾任职于多地,广泛涉猎诗文、考古等领域。其诗风清新、豪放,常以人生感悟与社会现实为题材。

创作背景:

《醉太平》系列是俞樾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他对人生、友情、酒宴等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个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醉太平》通过描绘少年们在幽静的并州聚会的场景,表现出一种青春的欢快与放纵。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逐渐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交游渐少的感慨。诗中“头颅半斑”一语,透出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无奈与伤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变化的深刻反思。

诗的情感由轻快转向沉重,最后一句“老英雄抱关”,则是对英雄气节的赞美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交织。通过对比,展现了年轻时的轻松与现在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这种对比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轨迹,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给人以启示:青春虽美好,但终将离去,留下的只有记忆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并少年:描绘了在幽静的并州,年轻人的聚会场景,暗示了他们的活力与朝气。
  2. 烹肥击鲜:展示了宴席上的丰盛美食,突显了饮食文化的奢华与享受。
  3. 簿楼一掷金千:形象地描绘出在酒楼中豪放洒金的情景,象征着年轻人的潇洒与富裕。
  4. 向倡家醉眠:暗示了年轻人对享乐生活的追求,沉迷于歌妓的陪伴。
  5. 头颅半斑:直接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年轻人的面容已被岁月侵蚀。
  6. 交游渐阑:表达了朋友渐少的无奈与孤独感。
  7. 嶙峋骏骨谁怜:自嘲的情绪流露,年轻时的潇洒已不再,谁能怜惜这样的孤独。
  8. 老英雄抱关:总结全诗,表现出老年人依旧坚守岗位,尽管时光已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烹肥击鲜”与“簿楼一掷金千”,形成对称美。
  • 比喻:用“老英雄”比喻那些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的人。
  • 反讽:年轻时的放纵与老年时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年轻人的欢愉与老年人的孤独,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青春,感悟人生的意义。

意象分析:

  • 幽并:象征着宁静与隐秘的聚会场景。
  • 食物:代表了享乐与丰盈的生活。
  • :象征着欢愉与放纵。
  • 头发/骏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老英雄:代表了坚守与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并”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幽州
    • B. 并州
    • C. 幽谷
    • D. 并海
  2. “头颅半斑”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疲惫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D. 对朋友的怀念
  3. “老英雄抱关”中的“老英雄”指代的是谁?

    • A. 年轻人
    • B. 年长者
    • C. 战士
    • D. 酒客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俞樾的《醉太平》在欢愉中更显孤独,李白强调的是人生的短暂与及时行乐,而俞樾则更多地反映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与对交友的珍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