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礲岩》
时间: 2025-01-19 18:5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尝闻仙人渡海术,授以尺杖如飞龙。
凭虚闭目不敢瞬,波涛汹涌喧天风。
兹岩山窟飞海岸,进扫一涧声何雄。
瞑行千步水入耳,明探万壑云生胸。
嵚崖滴乳芝玉脆,剜穴喷泉水莲腮红。
神仙缥缈在何许,心平意定天为通。
此行况复匪游戏,出门借问春耕农。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仙人有渡海的本领,授予他一根如飞龙般的尺杖。
他在虚空中闭目行走,根本不敢睁眼,波涛汹涌,狂风呼啸。
如今我站在岩山的洞窟,俯瞰海岸,听那山涧的声音是多么雄壮。
我静静地走了一千步,水声涌入耳中,云雾在心中升腾。
峭壁上滴下乳白的水,像是玉石般清脆,喷泉在岩洞中绽放,水莲的腮红似乎在绽放。
神仙飘渺,不知身在何处,心静意定,仿佛与天地相通。
这次旅行绝不是游戏,我出门时还向春耕的农人打听。
注释:
- 仙人: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者,拥有超凡的能力。
- 尺杖:象征着法器,能够帮助修道者行走于虚空。
- 凭虚:指在空中行走,形容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
- 波涛汹涌:形容海面风浪巨大,声势浩大。
- 嵚崖:形容崖壁陡峭的样子。
- 滴乳:形容泉水清澈流淌,像乳汁一样。
- 神仙缥缈:形容神仙的身影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岊,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常以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产生于林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反映了他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歌鉴赏:
《礲岩》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与人文思想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仙人和超脱境界的向往。诗的开头提到“仙人渡海术”,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神秘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紧接着的“凭虚闭目不敢瞬”,是对超凡境界的渴望,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雄壮的山涧声与波涛汹涌的海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在“嵚崖滴乳”和“喷泉水莲腮红”的描绘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生机。最后,诗人反思自己的旅程,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探索,更是对自我内心的追寻,这种哲理性的思考使诗歌更具深度。
整体上,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仙境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讲述了仙人掌握的渡海技艺,象征着超凡的能力。
- 第二句通过闭目行走的描写,表现了对未知的敬畏与探索。
- 第三句描绘了身处岩山的景象,声音的豪迈与自然的雄伟结合在一起。
- 第四句表达了在行走中与自然的深度融入,水声与云气的结合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第五句通过细致的自然描绘,表现了生命的鲜活与美丽。
- 第六句提问神仙所在,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 第七句总结行程的意义,强调了寻求真理的决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尺杖比作飞龙,强调其神秘与力量。
- 拟人:自然现象如波涛、云雾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仗工整的美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寻,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意象分析:
- 仙人:象征着理想与超越,追求长生与智慧。
- 尺杖:象征着修炼的工具,代表着力量。
- 波涛:自然力量的象征,表现了生命的波动与不确定性。
- 嵚崖与喷泉:代表着自然的美与生机,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岊所描绘的“仙人”象征着什么?
- A) 长生与智慧
- B) 物质财富
- C) 社会地位
-
诗中“凭虚闭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恐惧
- B) 对未知的敬畏与探索
- C) 对人世的失望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春耕农”象征着什么?
- A) 劳动的意义
- B) 自然的规律
- C) 生活的平凡
答案:
- A) 长生与智慧
- B) 对未知的敬畏与探索
- A) 劳动的意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林岊的《礲岩》,两者都描绘了山水自然,但王维更多地关注于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林岊则强调了对超凡境界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解析。
- 《道教文化与诗歌》:探讨道教文化对古代诗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