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上留别祖道诸公
作者: 孙宝仍 〔清代〕
相送高台上,川原渺若何。
渐辞青嶂远,转觉白云多。
名士荣簪笏,幽人爱薜萝。
临歧千种意,惆怅付骊歌。
白话文翻译:
在高台上送别,眼前的川原显得渺小无比。
渐渐告别那遥远的青山,转而发现白云越来越多。
名士们身披华服,享受着荣华富贵,而隐士则偏爱那野生的薜萝。
临别之际,有千种情感涌上心头,惆怅只能化作骊歌相送。
注释:
- 高台:高处的平台,送别的地方。
- 川原:指广阔的河流与原野。
- 青嶂:青色的山峦。
- 白云:象征远方和自由的云彩。
- 簪笏:古代官员的权利象征,指官职和荣华。
- 薜萝:一种常见的植物,象征隐逸生活。
- 骊歌:古代的送别歌曲,表达离别时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骊歌:源自《乐府诗集》,常用以表达离别的情感。传说中骊歌是骊山歌声,含有深切的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宝仍(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寄托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之际,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离别的不舍之情,表现了对人生路途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北上留别祖道诸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高台上与友人告别,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便以“相送高台上”引入送别的场景,表现出高远的视野和无限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川原渺若何”,将广阔的自然与内心的渺小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接下来的“渐辞青嶂远,转觉白云多”,表现了诗人随着离别而心中情感的变化,青山远去,白云浮现,象征着离别的愁苦和心灵的游离。诗人接着提到“名士荣簪笏,幽人爱薜萝”,在名士与隐者之间的对比,显示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名士的繁华与隐者的宁静,反映出人们对生活不同层面的追求与理解。
最后一句“临歧千种意,惆怅付骊歌”,在离别的瞬间,诗人的千种情感化为骊歌,既是对友人的祝愿,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倾吐。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友谊的珍惜,充分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送高台上:描绘送别的场所,营造出高远的气氛。
- 川原渺若何:表达对自然的感叹,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 渐辞青嶂远:渐渐告别远处的青山,表示离别的过程。
- 转觉白云多:白云的增多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尽思绪。
- 名士荣簪笏:对比名士与隐者的生活,反映对社会地位的思考。
- 幽人爱薜萝:隐士偏爱自然的宁静与简单生活。
- 临歧千种意:在离别时心中涌现的复杂情感。
- 惆怅付骊歌:将离愁化为歌曲,表达无法言说的别离之痛。
-
修辞手法:
- 对比:名士与幽人的对比,反映出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
- 象征:白云、薜萝等意象象征着自由、隐逸与自然之美。
- 排比:多次使用“渐辞”“转觉”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层次。
-
主题思想: 该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与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情感真挚,蕴含深意。
意象分析:
- 高台:象征着远见与高远的情怀。
- 青嶂:代表着离别的故乡与怀念之情。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薜萝: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自然与宁静。
- 骊歌:离别的情歌,承载着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台”主要象征什么? A. 远见
B. 名利
C. 隐逸
D. 安宁 -
“名士荣簪笏,幽人爱薜萝”中的“名士”指代什么?
A. 官员
B. 隐士
C. 学者
D. 商人 -
最后一句“惆怅付骊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决绝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别》 –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体现了送别的情感,表现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盼。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孙宝仍的诗更偏向对自然的观察与哲思,而王勃则更加直白地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与期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