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舟回》

时间: 2025-01-19 20:06:33

细雨弄晴晖,舟行度翠微。

牧童临水立,野鹜避人飞。

风力偏欺酒,山光欲染衣。

晚来双桨发,拟载碧去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弄晴晖,舟行度翠微。
牧童临水立,野鹜避人飞。
风力偏欺酒,山光欲染衣。
晚来双桨发,拟载碧去归。

白话文翻译:

细雨过后,阳光透出,船在青翠的山间穿行。
牧童在水边站立,野鸭见人飞快地逃走。
风儿似乎特别想捉弄喝醉的人,山间的光影仿佛要把衣服染成色彩。
傍晚时分,划动双桨出发,打算载着碧水回家。

注释:

  • 弄晴晖:使阳光显露,指经过细雨后,阳光透出。
  • 舟行度翠微:舟船在青翠的山水之间行驶。
  • 牧童:放牛的少年。
  • :站立,表示静止的状态。
  • 野鹜:野生的水鸟,通常指野鸭。
  • 风力偏欺酒:风力特别捉弄喝醉的人,形容醉酒后在风中的感觉。
  • 山光欲染衣:山间的光影似乎想把衣服染上色彩,形象地表达山水的美。
  • 双桨发:用双桨划船出发。
  • 拟载碧去归:打算载着清澈的水回家,表达对自然的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悟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乡村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山行舟回》写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正值细雨过后,正是春夏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生机,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山行舟回》是一首生动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在细雨过后乘船游览山水,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宁静。首句“细雨弄晴晖”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细雨洗净了大地,阳光透过云层洒落,给人以生机。接下来的描写“舟行度翠微”,则通过舟船的行进,进一步引入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那青翠的美景。

“牧童临水立,野鹜避人飞”,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牧童的无忧无虑与野鹜的灵动,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而“风力偏欺酒,山光欲染衣”,则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以情感,表现出风与酒的互动,极具趣味性。最后一句“晚来双桨发,拟载碧去归”,诗人打算在傍晚时分划船回家,寓意着对自然的依依不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归属感。

整首诗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雨弄晴晖:描绘细雨之后晴空的美好,给人以清新感。
  • 舟行度翠微:舟船穿行在青翠的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牧童临水立:牧童在水边静静地站着,象征着自然的纯真与宁静。
  • 野鹜避人飞:野鸭因人而惊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 风力偏欺酒:醉酒的人被风捉弄,传达出一种幽默感。
  • 山光欲染衣:山间的光影如同想要为人衣服染上色彩,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晚来双桨发:傍晚时分,诗人准备划船回家,意味着归属。
  • 拟载碧去归:象征着对自然的依恋和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力偏欺酒”,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工整,富有韵律感。
  • 比喻:如“山光欲染衣”,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细雨后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归乡的依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清新与生机,带来新的希望。
  • 晴晖:代表光明与温暖,象征美好的未来。
  • 牧童:象征纯真与自然的和谐。
  • 野鹜:象征自由与灵动,表现自然生灵的活力。
  • 双桨:象征归心似箭,传达对家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细雨弄晴晖”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暴风骤雨
    b. 清新明朗
    c. 阴沉沉的天气

  2. 诗中的“牧童”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乡村的纯真
    b. 城市的繁华
    c. 战争的残酷

  3. “晚来双桨发”中的“发”是什么意思? a. 发出声音
    b. 出发
    c. 发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沉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表现了清晨的匆忙与对远方的向往,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