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
时间: 2025-01-04 10:0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璞虽未琢,须成圭璧珍。
峄桐虽未弦,须奏云和音。
抱此材质良,识真岂无人。
荐进忧禁严,持美以效君。
永为廊庙器,陋彼瑚琏陈。
胡然久贤劳,展骥沧海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即使是未经过雕琢的荆璞,也终将成为珍贵的圭璧;即使是未曾被弦乐演奏的桐树,也必将发出和谐的音乐。作者认为,尽管这材质固然良好,能够识别真正美好的人又有多少呢?面对严格的推荐与进用,应该持有美德来效忠于君主。诗中还提到,理应永远成为朝廷的器物,而不应被那粗陋的瑚琏所比拟。长久以来的贤良与苦劳,犹如展翅的骏马,奔向浩瀚的海滨。
注释:
- 荆璞:未经过雕琢的美玉,象征潜在的才能。
- 圭璧:古代的美玉,象征高贵的地位和价值。
- 峄桐:一种树,未弦即不可奏乐,象征未被开发的才能。
- 荐进:推荐和进用,古代官员的选拔机制。
- 廊庙器:比喻朝廷中的重要人才。
- 瑚琏:指常见的器物,象征平常、不珍贵的东西。
- 骥沧海滨:比喻有才能的人展翅高飞,奔赴理想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风简洁而有力,常常以对比手法强调人们的潜力与社会对才俊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卫宗武对朋友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才被重用的期盼。时代背景下,士人们普遍追求功名和社会地位,诗中所反映的对人才的珍视与期盼,恰恰体现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抱负。
诗歌鉴赏:
《送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未被发掘的潜力与才能,强调了每个人都具备成为优秀人才的可能性。开篇以“荆璞虽未琢,须成圭璧珍”引入,强调未经过雕琢的美玉,最终也能化为珍贵之物,暗示在社会中,经过努力与机会,人才终将被发现与重用。接下来的“峄桐虽未弦,须奏云和音”,则进一步传达了同样的思想,强调每个人的潜力需要适当的环境与机会来展现。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富有节奏感,字句间的对仗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不少韵味。此外,诗中“荐进忧禁严,持美以效君”的表达,反映了作者对社会推荐机制的理解与对忠诚的追求,展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尾处“胡然久贤劳,展骥沧海滨”则是全诗的升华,象征着理想的实现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也是一种对社会人才的深思与期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璞虽未琢,须成圭璧珍:即使没有经过雕琢的荆璞,最终也会变成珍贵的圭璧。
- 峄桐虽未弦,须奏云和音:即便是未被弦乐演奏的桐树,也必将发出和谐的音律。
- 抱此材质良,识真岂无人:拥有这些良好的材质,能够识别真正的人才难道没有人吗?
- 荐进忧禁严,持美以效君:面对严格的推荐与进用,应当持有美德来效忠君主。
- 永为廊庙器,陋彼瑚琏陈:希望能永远成为朝廷的器物,而不是那些粗陋的器具。
- 胡然久贤劳,展骥沧海滨:长久以来的贤良与苦劳,犹如骏马奔向浩瀚的海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荆璞”与“圭璧”,“峄桐”与“云和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未被发现的才能比作未琢的美玉,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才的珍视与期盼,强调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呼唤社会对人才的认可与重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璞:象征未被发掘的潜力。
- 圭璧:象征珍贵与地位。
- 峄桐:象征未被开发的才能。
- 廊庙器:象征朝廷所需的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荆璞与圭璧的关系是: a) 反义
b) 同义
c) 比喻关系 -
诗中提到的“峄桐”象征: a) 成熟的才能
b) 未被发掘的潜力
c) 无用的东西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友情的珍惜
b) 对人才的珍视与期盼
c) 对社会的不满
答案:
- c) 比喻关系
- b) 未被发掘的潜力
- b) 对人才的珍视与期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送人》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但李白更多的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而卫宗武则集中在人才的挖掘与社会责任感上。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