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时间: 2025-01-06 10:56:12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虽寝严虚位,重阍阍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作者: 司马光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虽寝严虚位,重阍阍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雾气中铜色的鱼跃出水面,寒霜覆盖的宫门缓缓打开。哀怨的声音在海面上传来,灵异的仪仗仿佛要冲上天空。即使皇帝的寝宫空荡荡,重重的宫门在夜晚显得格外沉重。柏城只剩下空荡荡的道路,再无人回归。

注释

  • 雾晓:指晨雾中的清晨。
  • 铜鱼:古代用铜制成的鱼形物品,象征吉祥。
  • 阊阖:指宫门。
  • 哀声:悲伤的声音。
  • 灵仗:象征皇权的仪仗。
  • 寝严虚位:皇帝的寝宫空无一人。
  • 重阍阍:形容宫门重重,象征着隔绝与沉重的悲痛。
  • 柏城:指皇宫的城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他在历史上以理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著称,主张治国平天下,倡导以德治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去世之际,司马光作为朝中重臣,以此诗表达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深受百姓爱戴,诗中流露出对其治国之道的怀念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与怀念。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雾霭中铜鱼跃出水面,霜寒的阊阖(宫门)缓缓开启,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引入了悲伤的声音与灵异的仪仗,象征着皇权的逝去和对仁宗皇帝的怀念。最后两句则突显了皇宫的空寂,重重的宫门如同沉重的心情,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皇权的结合,塑造了一幅悲壮的画面,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哀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中,晨雾和铜鱼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哀声”和“灵仗”的对比,表现出对逝去皇帝的悲痛与怀念。
  • 第三联中“寝严虚位”则直抒胸臆,表现出皇帝的缺席带来的空虚感。
  • 最后两句通过柏城的描写,强调了失去的道路与被遗忘的历史。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鱼跃出水面比喻吉祥与希望,隐喻皇帝的治国之道。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对称,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 拟人:将“哀声”拟人化,使悲痛的情感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皇帝的追思,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鱼:象征着吉祥,希望与生机。
  • 霜寒:代表着凄凉与失落。
  • 灵仗:象征着皇权与威严,体现了对逝去威严的追忆。
  • 重阍:暗示着隔绝,表现了对失去皇帝的无奈与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铜鱼”象征什么?
    A. 不吉祥
    B. 吉祥与希望
    C. 生命的消逝
    答案:B

  2.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悲凉
    C. 愤怒
    答案:B

  3. “重阍阍夜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平静
    B. 失落与孤独
    C.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及个人情感的关切,但司马光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哀悼,而杜甫则强调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