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四绝句 其三》

时间: 2025-01-14 07:46:44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意思解释

看花四绝句 其三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白话文翻译:

洛阳的春天是最繁华的,
在红绿交织的阴影中,十万户人家。
谁说群花如同锦绣?
人们却从锦绣中学习群花。

注释:

  • 洛阳: 古代中国的名城,位于今河南省,是历史上多朝都城。
  • 春日: 春天的日子,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 繁华: 繁盛、富庶的景象。
  • 锦绣: 精美的丝绸,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色或事物。
  • 群花: 众多的花朵,象征自然的美丽。

典故解析:

“群花如锦绣”意指花朵的美丽程度可以与精美的锦绣相提并论。在古代,锦绣不仅是装饰品的象征,也常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在诗中,司马光通过对比,传达了自然的美与人类创造的艺术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是宋代的理学家之一。司马光在诗歌方面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擅长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正值花开繁盛之时,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艺术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洛阳春日的繁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的开头以“洛阳春日最繁华”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繁华。接着“红绿阴中十万家”描绘了春天中交错的红花绿叶与万家灯火,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后两句则引人深思,诗人通过“谁道群花如锦绣”的反问,打破了传统观念,强调了人类的创造力与自然的美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关系。结尾一句“人将锦绣学群花”,则隐喻了艺术创作来源于自然的启示,表现出一种尊重自然、崇尚真美的情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意象鲜明,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哲理的深度,表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象的热爱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洛阳春日最繁华”:洛阳在春天显得尤为热闹繁荣。
    • “红绿阴中十万家”:在红花和绿叶的阴影中,有十万户人家,描绘出热闹的景象。
    • “谁道群花如锦绣”:有人说花儿的美丽如同锦绣,提出质疑。
    • “人将锦绣学群花”:人们却从锦绣中学习花的美,强调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 “群花如锦绣”将花朵的美丽与锦绣相比较,增强了花的视觉效果。
    • 反问: “谁道群花如锦绣”,用反问的方式引发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象,探讨了自然与人类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春日: 代表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新的开始。
    • 红绿: 色彩的对比,表现出繁花似锦的景象。
    • 锦绣: 代表人类的艺术与美的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 A. 北京
    • B. 洛阳
    • C. 成都
    • D. 南京
  2. 诗中提到的“锦绣”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美丽的艺术
    • C. 失落的时光
    • D. 遥远的记忆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自然与人类艺术的关系
    • C. 人生的苦难
    •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其基调更为沉重,展现了战乱与忧国的情怀。而司马光的《看花四绝句 其三》则更加轻快,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类创造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的文学评论及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