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山中友人》

时间: 2024-09-19 20:55:49

昨夜听秋风,霜崖几树红。

心随新雁去,宛至碧豀东。

对主搜渔钓,林岩今已空。

胡为执高节,憔翠久山中。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秋日寄山中友人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昨夜听秋风,霜崖几树红。
心随新雁去,宛至碧豀东。
对主搜渔钓,林岩今已空。
胡为执高节,憔翠久山中。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听见秋风的声音,霜打的山崖上几棵树变得红艳。
我的心随着新飞来的大雁而去,仿佛已经到了碧波荡漾的东方。
面对主人,我在搜寻渔钓的乐趣,然而山林岩石间如今已是空寂一片。
为何要坚持高洁的节操,而在这幽静的山中憔悴消瘦呢?


注释:

  • 霜崖:霜打的悬崖,指秋天的景象。
  • 新雁:指秋天飞来的候鸟,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碧豀:指清澈的水面,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
  • 高节:指高尚的节操或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史学家之一。司马光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日寄山中友人》写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受。此时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风、霜崖和新雁,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用“昨夜听秋风”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萧瑟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夜晚的凉意和秋风的低吟。接着提到“霜崖几树红”,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色彩,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心中随新雁而去,体现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更深层次,诗人一方面在努力寻找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周围的空旷与寂寞,内心的矛盾愈发明显。最后的“胡为执高节”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反思,质疑自己为何要在这孤独的山中坚持高洁的节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人际关系的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听秋风:引入秋天的氛围,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 霜崖几树红:描绘秋季的美丽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变化。
  3. 心随新雁去: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4. 宛至碧豀东:想象自己飞至美丽的水域,象征着希望和向往。
  5. 对主搜渔钓:表明尽管在寻求乐趣,心中却难掩孤独。
  6. 林岩今已空:现实的孤寂与空虚感。
  7. 胡为执高节:反思坚持理想的意义。
  8. 憔翠久山中:自我否定,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心随新雁去,宛至碧豀东”,表现出诗人情感的流动。
  • 拟人:将秋风、树木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意象。
  • 比喻:用“新雁”象征离别和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思念与孤独的交织,反映了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怀念。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霜崖:体现出秋天的冷峻与美丽。
  • 新雁:象征着离别、思念与希望。
  • 碧豀东:代表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快乐与团聚
    C. 战争与胜利

  2. 诗人在寻找什么乐趣?
    A. 渔钓
    B. 读书
    C. 写诗

  3. “胡为执高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思?
    A. 生活的意义
    B. 人际关系
    C. 理想与现实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描绘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与司马光的孤独思念形成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月光和酒歌描绘了诗人面对孤独的洒脱态度,与司马光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