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呈邻几吴充》
时间: 2025-01-06 10:5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意呈邻几吴充
新凉入闾巷,旧暑何人扫。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
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
蝉悲西风树,燕乱斜阳草。
此意属渊明,篱边几樽倒。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凉意渐渐进入小巷,往日的暑热却无人再去扫除。竹笼里有人在卖红色的莲花,莎草的台阶上挂着成熟的枣子。穿着蕉叶做的衣裳,在阳光下显得稀疏,轻巧的扇子又怎能舒适?蝉在西风中的树上悲鸣,燕子在斜阳草地上飞舞。这种情意让我想起了陶渊明,不知篱笆边几杯酒已倒。
注释
- 闾巷:小巷,指街道。
- 筠笼:用竹子编成的笼子,这里指卖莲花的商贩。
- 莎阶:用莎草铺设的台阶。
- 蕉衫:用蕉叶做的衫子,形容轻薄的衣物。
- 纨扇:用丝绸做的扇子,通常较为精致。
- 蝉悲:用拟人手法,形容蝉在秋风中发出悲鸣。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以田园诗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提倡儒家思想,推崇古代贤人的生活方式,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
创作背景
《秋意呈邻几吴充》创作于秋季,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在这个季节,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隐含着对陶渊明的敬仰,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感受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通过“新凉入闾巷”勾勒出初秋的清新气息,紧接着“旧暑何人扫”则反映出人们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利用生活中的细节,如“筠笼卖红莲”和“莎阶坠丹枣”,描绘出秋天丰收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惬意。
诗中“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以蕉衫和纨扇的对比,表现出秋日的清冷与人们对于温暖的向往,仿佛在呼唤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安好。后面的“蝉悲西风树,燕乱斜阳草”则通过蝉鸣和燕子飞舞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秋意,进一步加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此意属渊明,篱边几樽倒”则将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与自我情感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沉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凉入闾巷:秋天的凉意开始渗入小巷,暗示季节的变化。
- 旧暑何人扫:往日炎热的夏天已过,却没有人去清扫,表达对旧日的怀念与无奈。
- 筠笼卖红莲:描写市场上卖红莲的情景,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气息。
- 莎阶坠丹枣:莎草阶梯上挂着成熟的枣子,展现秋季的丰盈。
- 蕉衫日以疏:蕉叶做的衣衫在阳光下显得稀疏,反映了秋日的清冷。
- 纨扇安能好:轻巧的扇子在凉风中显得无力,暗示对温暖的渴望。
- 蝉悲西风树:蝉在秋风中悲鸣,呈现出一种孤独的意境。
- 燕乱斜阳草:燕子在夕阳下飞舞,构成秋日的动感与生机。
- 此意属渊明:这种情感让人想起陶渊明,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篱边几樽倒:暗示个人的闲适与醉意,反映对现实的逃避。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蝉悲”赋予蝉以人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了“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红莲”与“丹枣”的意象,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唤起人们对季节变换的思考,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泊,表现了一种追求宁静与隐逸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凉:象征着新的季节,带来清新与希望。
- 红莲:象征着美好与繁荣的生活。
- 丹枣:代表着丰收与成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蕉衫: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蝉:象征着孤独与无奈,反映出秋季的凄凉。
- 燕子: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筠笼”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竹制的笼子
C. 一种植物 -
诗中“此意属渊明”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白居易 -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秋天的凄凉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境界。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自然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司马光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司马光的作品更注重对秋意的描绘,而陶渊明则侧重于理想境界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诗全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秋意呈邻几吴充》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