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黄庭坚
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
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
黄云苦竹啼归去,绕荔枝山。
蓬户身闲。歌板谁家教小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万里之外无路可归的孤独与无奈,鬓发已然斑白,仿佛在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尽管如此,他仍然拼尽全力,想要与世俗的纷扰保持距离。黄云和苦竹间,似乎传来了归家的哀鸣,绕着荔枝山而去。词的最后,身处蓬门的他,内心却是闲适的,然而那歌声却让他思念起了教歌的小侍女,令人感慨。
注释:
- 投荒:投身荒野,形容离家很远。
- 雪点鬓繁:指头发已白,形容年老。
- 度鬼门关:意指经历生死关卡,暗示死亡的威胁。
- 楚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含有对异乡的无奈。
- 黄云:指秋天的天色,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 苦竹啼:竹子因风声而发出啼鸣,形象地描绘了孤独的环境。
- 蓬户:指简陋的居所,暗示生活的贫困。
典故解析:
“鬼门关”是指生死的边界,传统文化中常用来形容面临死亡的危险。楚蛮则源于对南国少数民族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异乡的感受,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苏轼的好友,擅长诗文,风格多变,尤以词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在岁月流逝中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对故乡和归属的思念。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黄庭坚在晚年时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这首词以“投荒万里无归路”开篇,便渗透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感。万里之外的荒野,代表着他对人生旅途的迷茫,尤其是“雪点鬓繁”一句,更是将诗人的苍老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处,黄庭坚利用意象的对比,表现出内心的煎熬与对生活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度鬼门关”则是对生死的直接触碰,表现了他与死亡的亲密关系,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即使如此,诗人仍然拼尽全力,试图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表达出一种超脱的情怀。
“黄云苦竹啼归去”中的黄云与苦竹,构成了一个凄凉的意境,似乎在诉说着归去的无奈。最后一句“歌板谁家教小鬟”则将孤寂与思念融合,表达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怀念,突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渴望。
整首词的情感波动丰富而细腻,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岁月与归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投荒万里无归路:表达了作者身处荒凉之地,回家的路途遥远,暗含对故乡的怀念。
- 雪点鬓繁:形容作者年事已高,鬓发如雪,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度鬼门关:提及生死关口,暗示经历过生死考验,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 已拚儿童作楚蛮:拼尽全力,仍然要面对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 黄云苦竹啼归去:凄凉的自然景象,与归家的渴望形成对比,传达孤独感。
- 绕荔枝山:荔枝山象征着家乡的美丽,却是无法回归的象征。
- 蓬户身闲:简陋的居住环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但内心却是闲适的。
- 歌板谁家教小鬟:思念故人,表现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雪点鬓繁”以雪来比喻白发,形象生动。
- 拟人:“黄云苦竹啼”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黄庭坚在对孤独与归属的探索中,体现了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云:象征着秋天的凄凉,暗示人生的落寞。
- 苦竹:竹子的坚韧与苦涩,寓意生活的艰辛。
- 荔枝山:家乡的象征,代表着温暖与归属。
- 蓬户:反映出生活的简陋与诗人的清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投荒”的意思是? A. 投身到荒野中
B. 投身到城市中
C. 投身到海洋中
D. 投身到山林中 -
“雪点鬓繁”形容的是? A. 年轻
B. 鬓发已白
C. 身体健康
D. 精力充沛 -
诗中提到的“黄云”象征着?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凄凉
C. 夏天的繁茂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生活的思念,但李清照的诗词更为细腻,情感表达较为婉约。而黄庭坚则在豪放中隐含深情,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黄庭坚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