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泊东流县》
时间: 2025-01-19 13:3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申泊东流县
黄庭坚
前日发大雷,真成料虎头。
今日伐鼓出,棹歌傲阳侯。
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
东流会宾客,建德椎羊牛。
野语尚信然,小市黄芦洲。
惟有采薪翁,经营往来舟。
槠枥尽斤斧,山童烟雨愁。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雷声大作,真如猛虎出闸。
今天敲响了战鼓,划船的歌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骄傲。
滔滔的沧江蜿蜒曲折,直到此地才开始向东流去。
东边的流水迎来了宾客,建德的市场上宰杀着羊和牛。
乡间的传闻仍然是可信的,小集市上有黄芦洲的身影。
唯独那采薪的老翁,经营着来往的小舟。
槠树和枥木已用尽斧头,山里的孩子在烟雨中愁苦。
注释:
- 丙申:指农历年份,丙申年。
- 料虎头:形容雷声如猛虎,威猛而震撼。
- 棹歌:指划船时的歌声。
- 东流:江水向东流淌。
- 椎羊牛:在市场上宰杀羊和牛。
- 黄芦洲:指江边的一个小集市。
- 采薪翁:指在山中砍柴的老人。
- 槠枥:指一种树木,用于制作船只等。
- 山童:指山里的孩子。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建德”是指浙江省的一个县,历史悠久。黄庭坚通过描绘水流和乡村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农耕文化和市井生活。此外,诗中提到的“采薪翁”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丙申年,黄庭坚在东流县游历时,受到当地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的影响而作。诗中描绘了风雨交加后的宁静与乡村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诗歌鉴赏:
《丙申泊东流县》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的诗,黄庭坚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平凡生活的关注。诗的开头用雷声与打鼓声引入,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活动。接着,诗人描述沧江的蜿蜒与流动,展现了眼前的自然景色。最后,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视角转向乡间的生活,表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理解与同情。整体来看,诗作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反映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日发大雷:诗人回忆前日的雷雨,感受到自然的威力。
- 今日伐鼓出:今天的气氛与雷雨形成对比,体现出一种轻松与欢快。
- 沧江百折来:描绘江水曲折流淌,象征生活的艰难。
- 东流会宾客:流动的江水迎来了宾客,象征着生活的交汇与相聚。
- 建德椎羊牛:描绘市场繁忙的景象,表现出乡村的生机。
- 野语尚信然:乡间的传闻仍然可信,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惟有采薪翁:描绘了唯一的采薪者,象征着劳动的艰辛与孤独。
- 槠枥尽斤斧:象征着资源的匮乏与自然的无情。
- 山童烟雨愁:山中孩子在烟雨中愁苦,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成料虎头”将雷声比作猛虎,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在于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劳动者的同情,传达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雷声与鼓声:象征着自然力量与人类活动的互动。
- 采薪翁:象征着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与无奈。
- 烟雨:象征着自然的无情与生活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采薪翁”指的是哪个角色? A. 渔夫
B. 农夫
C. 砍柴的老人
D. 市场的商人 -
“沧江百折来”中的“百折”意指什么? A. 一直流淌
B. 很多曲折
C. 水流急促
D. 遇到障碍 -
诗中表现出对劳动者的情感是: A. 同情
B. 轻视
C. 忽略
D. 赞美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感知,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静夜思》: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黄庭坚的乡村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