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酂侯镇 汪藻 〔宋代〕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当年我们踏着月光来到这个长亭,我的鬓发如同河堤上青翠的柳叶。如今我再次回到这里,堤上的树木已经苍老,而我头上也插着一簪白发,仿佛戴着寒冷的星星。
注释:
字词注释:
- 踏月:指在月光下漫步。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也常用来指代离别的场所。
- 鬓:指耳朵前边的头发。
- 河堤:河边的堤岸。
- 柳色:柳树的颜色,这里比喻鬓发的颜色。
- 堤树老:堤上的树木已经苍老。
- 一簪华发:插着一簪白发。
- 戴寒星:比喻白发如寒星点点。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藻,字彦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重游旧地时所作,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切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切感慨。诗中,“当时踏月此长亭”一句,回忆了往昔的美好时光,而“鬓似河堤柳色青”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容貌。后两句“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时踏月此长亭”: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踏月而行,来到这个长亭,充满了浪漫和怀旧的情感。
- “鬓似河堤柳色青”: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容貌,鬓发如同河堤上青翠的柳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今日重来堤树老”:再次回到这里,发现堤上的树木已经苍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景物的变迁。
- “一簪华发戴寒星”:诗人头上插着一簪白发,仿佛戴着寒冷的星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鬓似河堤柳色青”和“一簪华发戴寒星”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前者将鬓发比作河堤上的柳叶,后者将白发比作寒星,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当时”和“今日”的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踏月:象征着浪漫和怀旧的情感。
- 长亭:象征着离别和重逢的场所。
- 河堤柳色:象征着青春和生机。
- 堤树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景物的变迁。
- 一簪华发:象征着衰老和人生的变迁。
- 戴寒星: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鬓似河堤柳色青”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一簪华发戴寒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
诗中“当时踏月此长亭”和“今日重来堤树老”形成了什么关系? A. 并列 B. 对比 C. 递进 D. 转折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比往昔和现在的景物,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汪藻《宿酂侯镇》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汪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