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黁公诗后(并叙)》

时间: 2025-01-06 10:04:54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

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

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

宗祥言其异事甚多。

作是诗以识之。

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天竺。

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黁公诗后(并叙) ——苏轼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宗祥言其异事甚多。作是诗以识之。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皆云似达摩,只履还天竺。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白话文翻译

在加禄镇南边二十五里处的许店,我在逆旅祁宗祥家休息。墙上有一幅纸上题着诗:“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我只是高声询问,却得不到回应,恼怒之下踏破了苍苔的颜色。后来得知这首诗是滏水的僧人宝黁所作。宗祥告诉我,这位狂僧已经一百三十岁,死于熙宁十年,死后仍有人见到他。宗祥说他有很多奇异的事情。我写下这首诗来纪念他。黁公本名清戒,俗称戒和尚。黁公在未成道之前,曾经往返于淮山曲,寿命已逾两甲子,气度压过众多尊宿。但可惜在这个浊恶的世道中,他不屑与龙象争斗。我未能及时见到他,惆怅地只好望着他的空遗踪。霜白的头颅隐藏着白毫,锁骨埋藏于青玉之中。大家都说他像达摩,但只穿着单薄的履子回到天竺。墙上的清诗,字形十分超脱俗气。他吟唱的五字偈语,洗净了凡人的眼肉。

注释

  • 黁公:指的是宝黁,原名清戒,年高德劭的僧人。
  • 满院秋光浓欲滴:形容秋天的阳光洒满院落,仿佛要滴落下来。
  • 老僧倚杖青松侧:描写一位老僧靠着青松站立的情景。
  • :恼怒,生气的意思。
  • 苍苔:指地面上长的青苔,通常湿润而柔软。
  • 达摩:指禅宗始祖达摩,象征着禅宗的精神和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极具影响力,尤其擅长于描写自然和表达个人情感。苏轼的创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观察,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途经加禄镇时,借用对黁公的追忆,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感慨。黁公在世时的传奇故事和他所代表的超脱精神,令苏轼感到惋惜与敬佩,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黁公的回忆,展现了一个高僧的传奇人生与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诗中描绘的“满院秋光浓欲滴”与“老僧倚杖青松侧”的画面,不仅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也隐喻了黁公的淡泊明志与高洁品格。苏轼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黁公的长寿与智慧,表达了对他“不屑龙象蹴”的叹息,显示出对当世喧嚣的厌倦与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敬仰,体现了苏轼作为士人的理想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渴望。通过对黁公的描绘,诗人不仅在缅怀一位高僧,更是在反思自己的处境与人生,表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诗人经过加禄镇,停留在祁宗祥家中休息,描写了其行旅生活的场景。
  •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墙上贴着一首诗,引出对黁公的记忆。
  •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表达了诗人对无人回应的恼怒,进一步塑造了诗的情感基调。
  • 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介绍黁公的身份与别名,增添了人物的历史感。
  •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描写黁公的容貌与气质,寓意他超凡脱俗的修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光比作欲滴的水,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对仗:如“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运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黁公的追忆,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对世俗浮华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宁静与内省。
  • 老僧:代表着智慧、超脱与高洁。
  • 苍苔:寓意历史的沉淀与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老僧”指的是哪位高僧?

    • A. 达摩
    • B. 黁公
    • C. 释迦摩尼
  2. 诗中提到的“满院秋光浓欲滴”用来形容什么?

    • A. 夏天的阳光
    • B. 秋天的阳光
    • C. 冬天的雪
  3. 苏轼对黁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轻视
    • B. 敬仰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风格简练而深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体现了孤独与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苏轼的《书黁公诗后》更侧重于对高僧的追忆与精神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下一句是什么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上一句是什么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下一句是什么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上一句是什么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下一句是什么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上一句是什么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下一句是什么

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上一句是什么

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下一句是什么

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上一句是什么

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下一句是什么

宗祥言其异事甚多。上一句是什么

宗祥言其异事甚多。下一句是什么

作是诗以识之。上一句是什么

作是诗以识之。下一句是什么

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上一句是什么

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下一句是什么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上一句是什么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下一句是什么

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上一句是什么

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下一句是什么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上一句是什么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下一句是什么

老僧倚杖青松侧。上一句是什么

老僧倚杖青松侧。下一句是什么

只怪高声问不应,上一句是什么

只怪高声问不应,下一句是什么

瞋余踏破苍苔色。上一句是什么

瞋余踏破苍苔色。下一句是什么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上一句是什么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下一句是什么

宗祥谓余,上一句是什么

宗祥谓余,下一句是什么

此光黄间狂僧也。上一句是什么

此光黄间狂僧也。下一句是什么

年百三十,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