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时间: 2025-01-04 08:27:5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落帆谢公渚,日脚东西平。
孤亭得小憩,暮景含余清。
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
老僧如夙昔,一笑意已倾。
新诗出故人,旧事疑前生。
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
逢人辄自哂,得鱼不忍烹。
似闻绩溪老,复作东都行。
小诗如秋菊,艳艳霜中明。
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谢公渚(一个风景名胜地)落帆停泊的情景,日光西斜,景色平和。孤独的亭子中小憩,黄昏的景色清新怡人。坐在亭中,等待着渔船归来,渔网与牛只在南边的屋顶上错落悬挂。年迈的僧人如往昔一样,微笑着,表达着他的情意。新作的诗歌来自老朋友,而过去的事情仿佛是前生的回忆。我的人生经历了七次往来,送走了岁月的流逝。见到人总是自嘲,捕到鱼却不忍心烹煮。听说绩溪的老人,又要去东都了。小诗如秋季的菊花,霜中绽放,格外鲜艳。经过这些,我感慨万千,长篇的诗歌仿佛也要在春天的荣光中发芽。
注释:
- 谢公渚: 指的是谢安的渚,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 斗与牛: 可能指的是鱼斗和牛车,象征着渔民的生活。
- 南甍: 南边的屋顶,指的是南方的建筑。
- 夙昔: 从前,往昔。
- 绩溪: 地名,指的是绩溪县,古代有名的文人聚集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种体裁,被誉为“文中之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心境多感慨,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抒发情感。这首诗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及人生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的生活感受与哲理思考。首先,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如“落帆谢公渚”、“暮景含余清”展现了安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其次,孤亭中的小憩则象征着他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诗中“坐待斗与牛”,不仅表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也隐喻着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观察与思考。
随着诗意的展开,苏轼逐渐引入自己的情感,提到“新诗出故人”,表明与旧友之间的情谊依然深厚,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旧事的回忆。最后的“长篇发春荣”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仿佛在呼唤着生命的重新绽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帆谢公渚: 描述了船只停泊在谢公渚,寓意归隐与宁静。
- 日脚东西平: 日落的光线均匀地照射,体现了平和的氛围。
- 孤亭得小憩: 在亭中休息,表示对宁静的追求。
- 暮景含余清: 黄昏的景色十分清新,带有余韵。
- 坐待斗与牛: 等待渔船归来,表现生活的惬意。
- 老僧如夙昔: 年老的僧人依旧微笑,传达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 新诗出故人: 旧友间的情谊未减。
- 旧事疑前生: 回忆往事时有恍惚之感。
- 吾生七往来: 自己人生经历了诸多起伏。
- 逢人辄自哂: 遇见人时自嘲的心态。
- 得鱼不忍烹: 捕到鱼却不忍心烹煮,表现对生命的尊重。
- 似闻绩溪老: 提到绩溪的老人,暗示着人生的流转。
- 复作东都行: 暗示仍然要回归繁华。
- 小诗如秋菊: 比喻自己的诗作如秋菊般绚烂。
- 过此感我言: 经过这些,产生感慨。
- 长篇发春荣: 期待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小诗如秋菊”,将诗作比作菊花,传达出诗的美丽与脆弱。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日脚东西平”、“孤亭得小憩”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老僧如夙昔”,赋予僧人以人情味,表现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无论身处何地,诗人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谢公渚: 代表归隐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孤亭: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斗与牛: 象征生活的琐碎与真实。
- 秋菊: 代表诗人的创作与生命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落帆谢公渚”中的“谢公”指的是谁?
A) 苏轼
B) 谢安
C) 孟浩然 -
诗中提到的“得鱼不忍烹”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生命的尊重
C) 对友谊的珍惜 -
诗人提到的“长篇发春荣”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尽头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谢安
- B) 对生命的尊重
- B) 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苏轼更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