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时间: 2025-01-19 17:27:19

洛城春晚。

垂杨乱掩红楼半。

小池轻浪纹如篆。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

关山有限情无限。

待君重见寻芳伴。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斛珠
作者: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白话文翻译:

洛城的春天已是晚了,杨柳随风摇曳,半掩了红楼的窗户。小池边轻轻荡漾的波纹如同篆书般优美。在烛光下、花前,曾经醉心于离歌的宴会。如今却自惜那风流韵事已随风散去。关山遥远,然而我的情意却是无限的。期待着与君重逢,共同寻觅春花。只为诉说那思念之情,目送西楼的燕子,依然心系彼方。

注释:

  • 洛城:指的是洛阳,古代著名的城市。
  • 春晚:春天的暮晚,意指春天即将结束。
  • 垂杨:指垂柳,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
  • 红楼:红色的楼阁,通常指的是华丽的居所。
  • 小池:指小水池,渲染景色的宁静。
  • 纹如篆:指水波的纹理,犹如篆书般的优美。
  • 离歌宴:离别的歌唱宴席,表达离愁别绪。
  • 风流云雨:比喻风花雪月的快乐时光。
  • 关山:指遥远的山关,象征阻隔。
  • 相思:思念之情,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广泛而深刻,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一斛珠》创作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往日风流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诗中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一斛珠》以春晚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离别情人的思念。全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开篇以“洛城春晚”引入,营造出浓郁的春日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垂杨掩映着红楼,水波如篆,生动而细腻。此时,烛光映照下的宴会更是勾起了他对往昔欢聚的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风花雪月的快乐已如云烟散去,诗人感叹“自惜风流云雨散”,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关山有限情无限”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分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无尽,尽管地理的距离遥远,但心灵的牵挂却是无边无际的。最后,诗人以“待君重见寻芳伴”结束,全诗在希望与失落的交织中留给人以思考,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城春晚:点明时间与地点,春天的傍晚,洛阳城的春景。
  • 垂杨乱掩红楼半:描绘了杨柳随风摇曳,半遮住了红楼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梦幻的美感。
  • 小池轻浪纹如篆:小池波光粼粼,形态如篆书,增添了诗句的雅致。
  •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回忆起在烛光下、花前的欢宴,表达了对欢乐时光的眷恋。
  • 自惜风流云雨散:对往昔的感怀,风流韵事如烟消散,感叹时光易逝。
  • 关山有限情无限:尽管山河遥远,情感却无限深厚,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
  • 待君重见寻芳伴:表达希望与旧友重聚,共同寻花的愿望。
  •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最后一句以燕子为象征,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目送其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波比作篆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水的美丽。
  • 拟人:赋予柳树、花等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情人的思念,体现了“时光易逝、情感永恒”的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苏轼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城:象征着古典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 春晚:春天的结束,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垂杨:象征着柔情和生命的蓬勃。
  • 红楼:代表着美好回忆的空间。
  • 小池:象征着宁静和内心的反思。
  • 离歌:传达了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洛城春晚”指的是什么样的时间?

    • A. 春天的早晨
    • B. 春天的傍晚
    • C. 春天的正午
    • D. 春天的午夜
  2. “关山有限情无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B. 对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历史的怀念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西楼燕”象征什么?

    • A. 远方的朋友
    • B. 自然的景象
    • C. 思念之情
    •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一斛珠》李清照《如梦令》都体现了思念之情,但苏轼更多的是对过往的回忆,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现实离别的感慨。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