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月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9:59:55

去年拜月深闺里,忆我风檐底。

一片清辉,三条画烛,远盼泥金喜。

今年忆我愁千里,月上天如水。

姑鬓成丝,儿肤胜雪,瘦影中间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头月三首 其三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去年拜月深闺里,忆我风檐底。
一片清辉,三条画烛,远盼泥金喜。
今年忆我愁千里,月上天如水。
姑鬓成丝,儿肤胜雪,瘦影中间倚。

白话文翻译

去年在深闺里拜月,想起我在风檐下的情景。
那时月光如水,烛光如画,渴望着泥金的吉庆。
今年想起我远隔千里,月亮在天上如水般清澈。
姑姑的鬓发已成丝,孩子的肌肤胜雪,
我瘦弱的身影依靠在一旁。

注释

字词注释

  • 拜月:指在中秋时节仰望月亮,表达对月亮的敬仰和思念。
  • 深闺:指闺房,代表女子的生活空间。
  • 清辉:清亮的月光。
  • 泥金:指金色的泥土,常用来形容华美的装饰或者吉庆的气氛。
  • 姑鬓成丝:指姑姑的头发已变得稀薄如丝。
  • 肤胜雪:形容孩子的肌肤如雪般洁白。

典故解析

  • 中秋拜月:古代传统习俗,象征团圆与思念。
  • “姑鬓成丝”:描写人的衰老,体现岁月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字子铨,号惟庵,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常以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秋时节,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古人对月亮的悠久文化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城头月三首 其三》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愁苦。开头两句描绘了去年中秋时节的情景,诗人在闺中拜月,伴着清辉和烛光,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而后两句则转向现实,诗人独自一人,远隔千里,感受到月亮的清冷和无情,愁苦的情感流露无遗。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从怀念到愁苦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月亮作为一种象征,既是团圆的象征,又是思念的寄托,体现了人们对家乡、亲人深深的眷恋。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生活的哀愁与自然景观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拜月深闺里:回忆去年在闺房中仰望月亮的情景,蕴含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忆我风檐底:想起自己在风檐下的情景,带有乡愁的意味。
  3. 一片清辉,三条画烛:描绘当时月光和烛光的美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4. 远盼泥金喜:期盼着未来的吉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今年忆我愁千里:对比去年,今时的孤独与愁苦,距离的遥远使思念更加深沉。
  6. 月上天如水:月亮升起,清澈如水,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7. 姑鬓成丝,儿肤胜雪:描写亲人的变化,表现岁月的无情和对家人的思念。
  8. 瘦影中间倚:自己在瘦弱的身影中,显得更加孤独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清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清冷。
  • 对仗:如“姑鬓成丝,儿肤胜雪”,形成工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沉浸在怀旧与思念的情感中,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敬与思念的深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与孤独。
  2. 清辉:代表美好与温馨。
  3. 烛光:象征希望与回忆。
  4. 姑鬓:象征亲情的流逝与变化。
  5. 儿肤:象征纯洁与无辜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辉”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灯光
    B. 月光
    C. 日光
    D. 星光

  2. “姑鬓成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亲人的思念
    D. 对生活的满意

  3.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个节日的情景?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D. 清明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月亮同样是思乡的象征,通过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李白与蒋士铨的作品均展现了对月亮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情感,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而浓烈,而蒋士铨则更加细腻与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蒋士铨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