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鄱阳湖适遇便风湖面如镜喜而有作》

时间: 2025-01-08 22:50:27

多谢江神不世情,为怜逐客送归程。

一帆风力如飞疾,千里湖光似掌平。

要是吾生仗忠信,自然此意格神明。

反思宦路风波恶,屡触危机梦亦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谢江神不世情,为怜逐客送归程。一帆风力如飞疾,千里湖光似掌平。要是吾生仗忠信,自然此意格神明。反思宦路风波恶,屡触危机梦亦惊。

白话文翻译:

感谢江神的不寻常情谊,怜悯我这个漂泊者送我回家的路程。船帆在风的推动下如飞般迅速,千里湖面如同掌心一般平坦。如果我一生能依仗忠诚和信义,自然能够与神明的意志相合。但我也在反思宦海的波涛险恶,屡次触碰危机,梦中也常为之惊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逐客:指被迫离开的人,或漂泊的客人。
  • 送归程:送我回家的路。
  • 帆力如飞疾:船帆在风的推动下飞速前行。
  • 湖光似掌平:湖面的光景如同手掌一样平坦。
  • 仗忠信:依靠忠诚和信义。
  • 宦路:做官的道路,指官场生涯。
  • 波风恶:波涛风浪的险恶。

典故解析:

  • 江神:古代传说中的水神,象征着水的力量与恩赐。
  • 忠信:指忠诚和诚信,古人重视的道德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怀为主,风格清新,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蔡戡经过鄱阳湖时,遇风顺利,因而生发的感慨,表达了对江神的感激以及对人生宦海波折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鄱阳湖的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深思和对自然的感激。首句“多谢江神不世情”,即点明诗的主旨,表达了对江神的感恩之情,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的描写“一帆风力如飞疾,千里湖光似掌平”,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湖面如镜的宁静与船行的畅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反思,尤其是“反思宦路风波恶,屡触危机梦亦惊”,此处揭示了诗人对宦海风波的深刻理解与担忧,表现出一种对人生起伏、波折的深刻体验。诗中流露出的对忠信的渴望和对宦海险恶的警醒,使整首诗在愉悦的自然描写中渗透出一丝忧伤与哲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多谢江神不世情:感谢江神的不寻常关怀,表现出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感恩。
  2. 为怜逐客送归程:江神怜悯漂泊的客人,给予助力,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3. 一帆风力如飞疾:描绘了船在风中疾行的情景,体现了速度与畅快。
  4. 千里湖光似掌平:湖面的平静如同手掌,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之美。
  5. 要是吾生仗忠信:如果我能依靠忠诚与信义,表明诗人对品德的重视。
  6. 自然此意格神明:这样的信念自然能与神明相合,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7. 反思宦路风波恶:对官场生涯的反思,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8. 屡触危机梦亦惊:在梦中也常常被危机惊醒,表现了对未来不安的焦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千里湖光似掌平”将湖面比作手掌,形象生动。
  • 拟人:“江神不世情”,赋予江神以人性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官场风波的警醒,表现出一种对忠诚与信义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波折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神:象征着自然力量与保护。
  • 湖光: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象征着人生旅程的顺利与畅快。
  • 危机:暗示着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感谢谁的帮助?
    • A. 湖神
    • B. 江神
    • C. 风神
  2. 诗中提到的湖面状态是什么?
    • A. 波涛汹涌
    • B. 如掌平
    • C. 霜冻
  3. 诗人对宦路的态度是?
    • A. 积极向上
    • B. 反思与警惕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侧重于对人生不得志的感慨,与蔡戡的诗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宋诗词名作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