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
时间: 2025-01-07 23:51:14意思解释
奉和子真学士咏雪之什
作者: 蔡戡 〔宋代〕
原文展示:
千里同云欲曛黑,风掠寒郊声摵摵。初疑窗外忽增明,俄见阶前已纷积。晓来戏作漫天飞,腊后喜占平地尺。回飙凌乱竞穿帘,作态横斜巧投隙。乾坤浩荡迷俯仰,唯有寒江湛空碧。扁舟远访漫乘兴,败履徐行间留迹。向晚渔蓑入画图,清夜鸡窗映文籍。从教高卧野人庐,未饶低谒王侯宅。灞桥才子更清绝,强把枯肠苦搜索。最怜扰扰雪中人,晨突无烟有饥色。何当三白兆丰年,尽挽八荒归乐国。不但新春压空瘴,且喜明年饫麩麦。我家赖有二顷田,老去功名慵转剧。人生一饱复何求,卒岁优游聊自得。
白话文翻译:
千里之外,云层逐渐变黑,寒风掠过乡野,发出沙沙的声音。起初怀疑窗外突然变得明亮,转眼间看到门阶上已积满了雪。清晨雪花在空中飞舞,腊月之后的雪给平地带来了几寸的厚度。回旋的寒风杂乱无章地穿透窗帘,雪花斜斜地投射进来。天地浩瀚,令人迷失方向,唯有寒江依旧湛蓝。乘着小舟远游,心情悠然,破旧的鞋子慢慢走过,留下脚印。傍晚,渔夫披上蓑衣,仿佛是一幅画,清冷的夜晚,鸡鸣声透过窗户映照在书籍上。虽说我高卧在野人的小屋里,却不愿低头去谒见王侯的宅邸。灞桥的才子更加清雅,努力在苦思中寻找诗意。最让人怜惜的是雪中忙碌的人,早晨突如其来的雪让人无烟无火,显得饥饿。何时能迎来丰收的年景,回归乐土,享受安宁?不仅在新春时节要驱逐瘴气,更希望明年能有丰盈的麦子。我家还有二顷田地,老了之后不再追求功名。人生只要一饱,又何必再求更多,整年悠闲自在,便是自得。
注释:
- 摵摵: 沙沙声,形容风吹过草木的声音。
- 腊后: 腊月之后,指农历腊月过后的时节。
- 扁舟: 小船,指作者随意出游的船只。
- 渔蓑: 渔夫用来遮雨和保暖的衣物,这里比喻渔夫的生活状态。
- 灞桥: 指的是灞桥,古代的诗人常在此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雪天,描绘了雪后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天的独特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感悟。开头以“千里同云欲曛黑”引入,描绘出雪天的阴郁氛围,而后“初疑窗外忽增明”则展现出雪的明亮与洁白,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对雪的观察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浩荡与自身的渺小,结合个人的生活状态,表达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也让我们感受到在雪花飞舞中,生活的宁静与悠然。最后,诗人更是通过对丰收年景的期待,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同云欲曛黑: 描绘远方的云层逐渐变黑,预示着雪的到来。
- 风掠寒郊声摵摵: 寒风吹过乡野,发出沙沙声,传达出冬日的凛冽。
- 初疑窗外忽增明: 突然觉得窗外光亮,暗示雪的反射光。
- 俄见阶前已纷积: 转瞬间便看到门前积雪,描写雪的迅速覆盖。
- 晓来戏作漫天飞: 清晨雪花在空中飞舞,形象生动。
- 腊后喜占平地尺: 腊月后,平地上积雪,表现出对雪的喜爱。
- 回飙凌乱竞穿帘: 寒风穿透窗帘,表现雪的无处不在。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雪比喻为一种自然的美丽现象。
- 拟人: “回飙凌乱”让风和雪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高卧野人庐,未饶低谒王侯宅”。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围绕自然与人身,表达诗人对平淡生活的追求与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名利的淡泊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雪: 象征纯洁与宁静,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 舟: 代表诗人心中的自由与恬淡的生活态度。
- 田野: 体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对简单生活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里同云欲曛黑”中的“曛黑”指的是什么? A. 明亮
B. 变暗
C. 变白
D. 干燥 -
诗人对雪的态度是: A. 厌恶
B. 喜爱
C. 无所谓
D. 害怕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终南山》对比,二者均描写自然景色,但蔡戡更侧重于雪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是展现山水的宏伟气象。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