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村居》
时间: 2024-10-02 01:24: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归村居
水际茅斋碧霭间,
东风欲趁杏花还。
一杯绿柳桥边酒,
十里斜阳马上山。
芳草送人何寂寂,
晚莺留客太关关。
旧交零落新交少,
为说求间未许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水边的茅屋中,碧绿的烟雾缭绕,
东风似乎要趁着杏花的芬芳归来。
在绿柳桥边,举杯畅饮,
十里斜阳映照着骑马的人向山而去。
芳草送别,何其寂寞,
晚莺留客,声声唤起不舍的情感。
旧朋友渐渐疏远,新朋友又很少,
只为聊聊往事,却未能相约。
注释:
字词注释:
- 水际:水边,指靠近水的地方。
- 茅斋:茅草屋,简陋的住处。
- 碧霭:青翠的雾气,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欲趁:想要借着,趁机。
- 绿柳:指绿柳树,象征春天和生机。
- 斜阳:夕阳,指西下的太阳。
- 芳草:芬芳的草,象征离别时的惆怅。
- 关关:形容鸟叫声,传达不舍的情感。
典故解析:
无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离别之情,符合传统的送别诗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敏,清代诗人,虽知名度不高,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抒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回乡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乡村景色和离别时的情感。开头两句以“水际茅斋碧霭间”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田园图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来衬托离别的情感。“东风欲趁杏花还”则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暗示着友人即将归乡的愉悦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接下来的“绿柳桥边酒”,通过饮酒的场景,增添了一丝欢愉和温暖,但“十里斜阳马上山”又让这一切显得短暂而珍贵,夕阳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整个诗中,离别的情感贯穿始终,尤其是“芳草送人何寂寂,晚莺留客太关关”的句子,传递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旧交零落新交少,为说求间未许间”则更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交友的减少使得离别的痛感加重,诗人在思念与现实之间徘徊,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伤,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际茅斋碧霭间:描绘了一个水边的茅草屋,周围缭绕着青翠的雾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东风欲趁杏花还:春风吹拂,杏花盛开,暗示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复苏。
- 一杯绿柳桥边酒:在绿柳树旁饮酒,展现出一种悠闲和惬意的场景。
- 十里斜阳马上山:夕阳西下,骑马而去,映衬出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
- 芳草送人何寂寂:芳草送别,表现出离别时的寂寞与惆怅。
- 晚莺留客太关关:晚莺鸣叫,留住客人,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 旧交零落新交少:旧友逐渐疏远,新朋友也不多,表现出孤独感。
- 为说求间未许间:虽想借机聊聊,却未能如愿,流露出无奈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与杏花相连,生动地展现春天的气息。
- 拟人:晚莺的鸣叫仿佛在呼唤友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使得诗歌节奏感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珍重与离别的伤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 茅斋:象征质朴的生活与纯净的情感。
- 杏花: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与希望。
- 绿柳:象征柔美与生机。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芳草:寄托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
- 晚莺:传达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际茅斋碧霭间”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A. 山顶
B. 水边的草屋
C. 市中心 -
“十里斜阳马上山”中,斜阳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冬天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冷漠
B. 珍惜与不舍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别》(李叔同)
诗词对比:
王敏的《送人归村居》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偏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深刻思考。两首诗都通过不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却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敏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