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桃源春泛,仿李昭道》

时间: 2025-01-01 10:43:06

凡夫不称桃花意。

放出渔翁头地。

篙下一溪春水。

是古人新泪。

水脂山黛真罗绮。

鸡犬也争闲气。

规往画中诗里。

笑辋川徒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桃源春泛,仿李昭道
凡夫不称桃花意。
放出渔翁头地。
篙下一溪春水。
是古人新泪。
水脂山黛真罗绮。
鸡犬也争闲气。
规往画中诗里。
笑辋川徒弟。


白话文翻译:

在桃花源中,春水荡漾,仿佛是李昭道的诗句。
凡人不懂桃花的美意,
只是在渔翁的地头钓鱼。
篙下春水荡漾,
仿佛是古人流下的新泪。
水面如脂,山色如黛,真像华美的罗绮。
鸡犬也在争着享受这悠闲的气氛。
不如回归画中诗里,
笑谈辋川的徒弟。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源:指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
  • 渔翁:指渔夫,代表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用来撑船的长杆。
  • 水脂:形容水面光滑如脂肪,清澈动人。
  • 山黛:指山的颜色如黛色,形容山的美丽。
  • 真罗绮:指美丽华丽的丝绸,形容风景的富丽堂皇。
  • 辋川:指辋川,古人陶渊明的隐居之地,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一个理想的、与世无争的生活环境。
  • 李昭道:指唐代诗人李白,诗风豪放,常描绘自然山水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程颂万隐居生活的时期,正值春天,他回忆旧友,感慨万千,借桃源意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融自然美与人文思考于一体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桃源春水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故人的思念。开篇即提到“桃源春泛”,不仅引人入胜,更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接着描绘了渔翁的生活,这种闲适的生存状态让人向往。

诗中的“古人新泪”意象深刻,暗示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失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水脂山黛的描写则营造出桃源的美丽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理想境地。最后的“笑辋川徒弟”更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认同与向往,借古人的隐逸生活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归属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的怀念,既有对故人的思念,又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源春泛,仿李昭道:开篇引入桃源意象,仿佛李白的诗句,暗示理想中的美好春景。
  2. 凡夫不称桃花意:指出平凡人无法理解桃花的真正意义,寓意对理想生活的忽视。
  3. 放出渔翁头地:描绘渔翁的悠闲生活,反映出一种不受世俗束缚的自在。
  4. 篙下一溪春水:春水荡漾,象征生机与希望,表现了自然的美好。
  5. 是古人新泪:古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惆怅。
  6. 水脂山黛真罗绮:水色与山色的描绘,形象生动,彰显自然的华美。
  7. 鸡犬也争闲气:即使是鸡犬也在享受这份悠闲的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8. 规往画中诗里:渴望回归理想的艺术境地,表达出对自然的向往。
  9. 笑辋川徒弟:最后提到辋川的徒弟,强调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赞同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水脂山黛”用比喻描绘自然景色,增加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鸡犬也争闲气”,赋予动物人性化的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桃源的美丽意象和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归属感,体现了清代诗人对隐逸与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生活与人世的逃避。
  • 春水:象征生机与希望,传达出自然的美好。
  • 鸡犬:代表平常生活的宁静与悠闲。
  • 辋川: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理想生活
    B. 现实困境
    C. 历史古迹

  2. “鸡犬也争闲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紧张
    B. 悠闲
    C. 忧愁

  3. 诗中“水脂山黛”是用来描绘: A. 人的情感
    B. 自然景色
    C. 生活琐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与程颂万《桃源忆故人》: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桃源,但陶渊明更侧重于对社会的逃避,而程颂万则包含了对故人的怀念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桃花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