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安排身付温柔老。
把事业功名了。
把风景山河掉。
做哑装聋妙。
阶前待种忘忧草。
浊酒三升易倒。
粗粝三餐易饱。
似此收场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安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温柔而闲适,放下追求事业和功名的心态,把外界的风景和繁华抛在脑后,选择一种“装聋作哑”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在台阶前种下忘忧草,喝几升浊酒,饱尝简单的三餐,觉得这种生活收尾正好。
注释:
- 安排身付温柔老:意为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安逸舒适,享受晚年。
- 把事业功名了:表达放下事业与名利的追求。
- 把风景山河掉:指不再关注外面的美景与繁华。
- 做哑装聋妙:选择沉默和隐退的生活方式。
- 阶前待种忘忧草:在家门前种植能忘却忧愁的草。
- 浊酒三升易倒:指喝点浊酒,容易喝醉。
- 粗粝三餐易饱:简单的三餐就能满足。
- 似此收场好:这样的生活方式令人满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生活在清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作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乡土生活为题材,表现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清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与变革,使得不少文人开始反思功名利禄,渐渐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逸。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反而渴望一种朴素的生活。诗人使用的意象,如“忘忧草”和“浊酒”,都传达出一种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对于当时社会纷扰的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简洁优美,在内容上更是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思。
诗中多次提到的“温柔”、“忘忧”、“粗粝”等词汇,渗透出一种对自然与真实生活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虽然语气轻松,但实际上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排身付温柔老:诗人希望在老年时能找到一种温柔的生活方式。
- 把事业功名了:明确表示对功名事业的放弃,选择更为简单的生活。
- 把风景山河掉:不再被外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选择内心的宁静。
- 做哑装聋妙:以沉默的态度面对世事,享受内心的安宁。
- 阶前待种忘忧草:希望能在生活中种下能让自己忘却烦恼的东西。
- 浊酒三升易倒:简单的饮酒,表达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态。
- 粗粝三餐易饱:简单饮食就能满足,强调生活的朴素。
- 似此收场好: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忘忧草”象征着对烦恼的抛弃。
- 对仗:诗句之间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浊酒三升易倒”,夸张地表现酒的轻松与快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宁静与安逸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对内心真正需求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忘忧草:象征着忘却烦恼与忧愁的植物,体现出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浊酒:代表一种随意与洒脱的生活态度,显示出对繁华的无所谓。
- 三餐:简单的饮食象征着朴实的生活哲学,强调物质的简约与精神的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希望在生活中种下什么草?
- A. 忘忧草
- B. 芍药
- C. 玫瑰
-
诗人希望在老年时过上怎样的生活?
- A. 忙碌而充实
- B. 温柔而安逸
- C. 富裕而奢华
-
诗中如何看待事业功名?
- A. 应该努力追求
- B. 不值得在意
- C. 重要但不如家庭
答案:
- A. 忘忧草
- B. 温柔而安逸
- B. 不值得在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同样表达归隐田园、追求自然的生活理想。
- 《静夜思》 by 李白:反映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宁调元的《桃源忆故人》更加强调对安逸生活的具体追求,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两者都反映了对世俗的厌倦,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对清代诗歌的整体了解。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诗词的深入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