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定国通判河南》
时间: 2025-01-19 20:4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身十载客都城,
白社双林讳姓名。
授馆不为他日计,
解衣真出故人情。
翘材必定延枚叟,
宣室终须记贾生。
万里归来发如漆,
了知句画更新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孤身在都城漂泊十年,白社的双林让我不愿提及自己的姓名。授课并不是为了日后的功名利禄,而是因为我对故人的真挚情感。翘材一定能使我获得成功,宣室的事迹终究应该让人铭记贾谊。经过万里归来,我的头发变得如同漆一样黑亮,才知道我的诗句和画作已经焕然一新。
注释
- 孤身十载: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十年。
- 白社:指白社的双林,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环境或地方。
- 授馆:授课或讲学。
- 解衣:脱去衣服,暗指放下世俗的名利。
- 翘材:指优秀的人才。
- 枚叟:可能是指老成的贤者。
- 宣室:指贾谊的居所,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句画:指诗句和画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公遇,号玉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秀丽,常以自然和人情为主题,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诗作多受当时文人风气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送别王定国通判河南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提到授课不为名利,真情流露,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孤身十载”引入,直接表明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接着用“白社双林”来隐喻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诗人在授课时并不计较未来的名利,而是出于对故人的情谊,这种无私的情感让人感动。
接下来的“翘材必定延枚叟”暗示着诗人对王定国未来的期许,期待他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而“宣室终须记贾生”则强调了历史人物的成就与影响,传递出一种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结尾“万里归来发如漆,了知句画更新清”描绘了诗人蓄发的状态,象征着他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焕发出新的生机,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身十载客都城:诗人独自在都城生活了十年,表达出孤独与漂泊的感受。
- 白社双林讳姓名:在这片环境中,诗人选择不透露自己的姓名,暗示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 授馆不为他日计:授课并不是为了将来的利益,而是出于对友人的情谊。
- 解衣真出故人情:脱去外物的羁绊,展现了与故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 翘材必定延枚叟:期待王定国能够获得成功,成就未来。
- 宣室终须记贾生:提到贾谊,强调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性。
- 万里归来发如漆: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的头发如同漆般黑亮,象征着新生。
- 了知句画更新清:领悟到自己的诗句与画作已经焕然一新,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发如漆”,用漆喻发,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头发的颜色象征着诗人的内心状态和对生活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向往。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真情的珍视,同时也希望友人能够在未来有所成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身:象征孤独与漂泊。
- 白社双林:代表一种环境或氛围,隐喻情感的深邃。
- 翘材:象征优秀的人才与希望。
- 宣室: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记忆。
- 发如漆:象征重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独自漂泊了多少年?
- A. 五年
- B. 十年
- C. 十二年
-
诗中提到的“白社双林”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孤独
- C. 深邃的情感
-
诗人授课的原因是什么?
- A. 为了名利
- B. 出于对故人的情谊
- C. 没有原因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别》:王维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陈师道的此诗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勃更侧重于对友人的赞美与未来的展望,而陈师道则更关注于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